【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活动单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44600274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活动单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活动单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活动单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活动单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 把 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体验文章的意境美。 3. 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景物中交融着的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知识链接】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 年 7 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 “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 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 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 前进的足迹。 【活动过程】 活动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字音落实 闰 (r n)煤屑 (xi ) 蓊 蓊郁郁 (wn ) 踱 步(du) 弥 望(m) 点缀 (zhu) 袅娜 ( ni onu)羞涩 (s ) 颤 动( ch n)霎 时(sh ) 泻 (xi )参差 (c nc) 脉 脉(m ) 酣 睡(h n) 斑驳 (b) 倩 影(qi n)峭楞 楞( qi ol ng) 梵 婀玲(f n)乍 看(zh ) 妖童媛 女(yu n)鹢 首徐回 (y ) 棹 (zh o) 纤 腰( xi n) 敛裾 (j )惦 念( di n) 2. 理清文章

3、的脉络。 (要求: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找出作者的行踪,理清全文的脉络。) 明确: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 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 夜赏的缘由。 7、8 两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 段)写“观荷缘起” (情)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第二部分(第46 段)写“荷塘月色” (景) 第三部分(第78 段)写“月下遐思” (情) 明确: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 (即第 1 自然段),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 第二大段

4、,( 26 自然段)是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静,抒发作者淡淡的喜 悦和哀愁。第三大段(78 自然段),写江南采莲习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全文结构完整,衔接自然紧密,写景与抒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活动二:重点赏析,品味语言 品读文章集中描写景色的部分,请各位同学圈画出作者集中写“荷塘”与“月色”的段落。 思考: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明确:( 1)落实主要段落(第4、5、6 段) 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周 (2)分段赏析 繁茂茂盛比喻 洁白

5、袅娜博喻、拟人 幽微清雅比喻、通感 饱含深情拟人、比喻 1叠词的运用,富有音乐美 2动静的结合、虚实结合 补充: (1)运用比喻的句子: 例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 裙更 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舒展、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圆形舒展 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 (2)运用拟人的句子: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例析:“袅娜”,本指草木细长柔软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 为情,态度不自然,是专写人的情态的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3)赏析:微风过处

6、,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 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又称移觉)。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 觉中去感 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 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 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 小结: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 栩如生,柔美动人。整段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 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

7、,都确然是在 月光照耀下的。 补充:月色本来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了月光的形象? “泻”用得传神。它紧紧扣住前面月光如水的比喻,写出月光由上而下,一泻无余的动态美。 并且用“静静”两个字加以修饰,生动地描写出月光如水的情形。 “浮”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把雾的轻柔以及水气由下而上的慢慢扩散,弥漫整个荷塘的 样子,准确地表达出来。以动写静,非常巧妙。 “洗”写出叶子和花在月光的辉映下,呈现出一种乳白色而鲜艳欲滴的状态,同时又侧面借月 下的叶子和花写出月光的柔和。 “笼”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朦胧缥缈的姿态。 “画”树影原本是偶然地印在荷叶上的,一个“画”字就把偶然变成了

8、“人为”的动作,仿佛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用无形的手在展现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的真和美。 赏析: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明确: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 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 艺术享受。 总结:这一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了几个传神的动词,并运用比喻、对比、通感 等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使这难 状之景如在眼前。 1由近及远的顺序,突出

9、寂静、冷清、朦胧、苍茫的特点。 2叠词的运用。 小结: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 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 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 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似乎无一 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 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 活动三:回归文本,把握情感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中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这时候最热

10、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蝉蛙 如此“热闹”,“我什么也没有”。如此美丽的月色,如此让人陶醉的美景,却也难掩作者心中的 哀愁,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如此复杂? 朗读全文,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 1)第 1

11、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 2) 第 2 段,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概述了周围的景物 (特点:“ 路”是“小煤屑”、“幽僻”、 “寂寞”、“阴森森的”,“但今晚却很好,虽然朋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路阴 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寂寞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虚实结合,总写荷塘月色。寥寥几笔, 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为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作了铺垫。 ( 3)第 3 段 第 1 句:描写了作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 第 2、3、4 句:又一次暗示自己独处月下于白天不同,说明现在自由,而白天没有自由。这里, 再说平常身不由己。 第 5 句:作者三说

12、平常身不由己。 小结:作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时不得自由,流露出对当时黑 暗社会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把上面这些话和文章开首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看,作者在 现实世界的苦闷跃然纸上。 第 6 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既是下文详细描写荷塘月色的起领,又 流露出压抑不自由的作者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悦。 小结:第3 段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披露文章开头“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用“我且受用 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 4)4、5、6段,作者用他的笔描绘出一个清净、自由的世界,我们姑且称之为“荷月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作者不

13、宁静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宁静。 ( 5)7、8、9 段,问: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 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K12 教育资源学习用资料 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 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作者的情感变化:不宁静暂得宁静失去宁静 课文总结 :作者以秀丽、隽永、细腻的笔法,着意描写了光影交映、浓淡相宜、疏密相间、和 谐无比的月下荷塘的美丽图画,表达了大革命失败后,作者既不愿群居,又难于独处,既不满于黑 暗现实,又不能从个人小天地里突破的彷徨、苦闷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热爱 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