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597702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2课《壶口瀑布》教案 沪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2. 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课文提示】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

2、大的启示和鼓舞。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正音正字】驰骋chchng寒噤hnjn雾霭wi推搡tusng怒不可遏【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 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3. 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4. 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

3、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观看图片】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分析】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第至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

4、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课外作业】1. 完成“学习建议”。2. 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3.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 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

5、有丰富的美的形态。2. 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3. 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4.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在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5. 怎样理解第段?概括了黄河

6、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6. 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

7、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7.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又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8. 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诗文。9. 写一篇读后感。【学习小结】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课外作业】1. 整理课堂笔记。2. 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教学后记】- 4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