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59741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视听教材制作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听教材1 定义22 视频教材的编制标准22 . 1 录制设施与设备22 . 2 讲稿、录制脚本与分镜头本32 . 3 制作要求72 . 4 技术指标113 音频教材的编制标准133 . 1 制作条件133 . 2 存储介质143 . 3 技术指标143 . 4 时问分配14151 定义视听教材主要包括视频(也称录像)教材和音频(也称录音)教材。视频教材的载体形式包括录像磁带、vCD 光盘、DVD 光盘、CD 一ROM 光盘、网络下载等。音频教材的载体形式包括录音磁带、CD 光盘、硬盘、网络下载等。视频教材按照所讲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讲授型和专题型两大类。系统讲授型视频教材是指按

2、照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较全面、较系统地讲授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录像教材。专题型视频教材是指通过对知识点或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如课程学习方法和要求、重点或难点教学内容、案例、实验、学科拓展内容等进行专门的讲授、演示、分析或介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掌握思路和方法,开阔学科应用与发展方面眼界等的录像教材。专题型视频教材内容长短不拘,可单独成片,也可插入系统讲授型视频教材中使用。音频教材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直录型和编辑型两大类。直录型是在录音室或现场直接录音而成;编辑型是录音得到素材经配乐、合成等编辑而成。2 视频教材的编制标准2 . 1 录制设施与设备2 . 1 . 1 演播室面积在3

3、0 平米以上,具备柔光灯、聚光灯、工作指示灯等照明系统齐备及混响良好的专业演播室,并有独立的演播控制室。2 . 1 . 2 录制设备( l )摄像机。配备两台以上水平分辨率不低于750 线、垂直分辨率不低于450 线广播级数字格式摄像机。例如:AJ - D908M 摄录一体机摄像机。( 2 )录像机。配备广播级数字格式录像机。例如:DVCPRO 格式AJ 一D930 或AJ 一D955D 录像机。( 3 )非编系统。配备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4 )其他。配备制作字幕、动画、图片等素材处理的多媒体设备,以及语言提词器等。2 . 1 . 3 存储介质( I )录像带。使用114 英寸DVC P

4、RO 录像带,25M 或50M 均可。应使用全新磁带,磁带应无机械损伤、卷边、摺皱、受潮、霉变等。( 2 )硬盘存储。采用AVI 格式或MPEG- 格式存储。2 . 2 讲稿、录制脚本与分镜头本2 . 2 . 1 讲稿依据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规定,编写录像教材的讲授内容,不得用文字主教材替代。讲稿样例格式如表1 所示:2 . 2 . 2 录制脚本(文字稿本)依据主讲教师编写的讲稿,提出与讲授内容相互配合的表现手段,如教师头像、图表、资料、实景、动画等,并在讲稿内容中标明“字幕内容”。录制脚本样例格式如表2 所示: 2 . 2 . 3 分镜头本应依据录制脚本,将录制脚本中提出使用的各种

5、技术手段按照场景、时间进行划分、标注,加工成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排列组成镜头组并说明镜头之间的衔接技巧。分镜头本样例格式如表3 所示:2 . 3 制作要求2 . 3 . 1标准本一个标准本为25 分钟,内容包括片头、讲授内容部分和片尾。2 . 3 . 2 片头片头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或者地方电大统一片头(15秒)和课程片头(15秒)组成。课程片头字体要便于识别,不得使用草书。课程片头中应包含: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校徽)、课程名称、讲次、讲次题目、主讲基本情况等信息(如图1 所示)。 2 . 3 . 3 课程(专题)名称的位置背景中课程(专题)名称应设计在背景画面的显要位置并不被其他元素遮挡,以下图

6、例均可(如图2 所示)。2 . 3 . 4 课程标识当屏幕主画面不能出现课程(专题)名称时,屏幕画面上应出现课程标识,课程标识须放在屏幕左下角(如图3 所示)。2 . 3 . 5 画面与构图( l )屏幕图像的构图合理,画面主体突出。人像及肢体动作以及配合讲授选用的板书、画板、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设备等均不能超出镜头所及范围。( 2 )演播室使用的背景采用彩色喷绘或电脑虚拟、实景等背景。建议采用彩色喷绘背景。背景的颜色、图案不易过多,应保持静态,画面应简洁、明快,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 3 )摄像镜头应保持与主讲教师目光平视的角度。主讲教师不应较长时间仰视或俯视。2 . 3 . 6 字幕与图表

7、( l )字幕、图表设计应层次清楚,突出教学性。整门课程的字幕、图表应统一风格、统一格式(包括颜色、字体、线条、布局等)。( 2 )字幕、图表选用的颜色应与画面色彩相吻合,与背景颜色应有反差。通常采用较多的字幕颜色为白字蓝底。( 3 )字幕设计应充分考虑屏幕的视觉效果,字体的整体比例要与电视屏幕的比例一致,电视屏幕宽高比为4 : 3 。字幕每屏不超过6 行,每行不超过15个汉字。( 4 )字幕应选择平实、均匀、笔画粗细适中、易读的字体,通常采用较多的是黑体、粗圆等字体。避免用笔画过细或过粗、结构繁杂、潦草等不易辨认的异形字体,如繁体、篆书、草书等字体。( 5 )字幕中涉及的标点符号要符合 中华

8、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GB / T 15834 1 995 )的要求。( 6 )字幕的显示时间应与讲授内容相配合,每屏汉字停留足够阅读的时间。( 7 )图表设计应简洁明确,字体大小适中。如图表内容过多、字体过小,建议采用局部特写放大的方式与讲授内容相配合。( 8 )主讲姓名、职称及单位信息和“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字样,每8 分钟10 分钟在屏幕下方分两屏交替出现一次,通常采用淡入淡出方式,以不影响教学效果为宜。2 . 3 . 7 素材( l )使用资料、图片、外景实拍、实验和表演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与讲授内容联系紧密,手段选用恰当。( 2 )选用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

9、应注明素材来源。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中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用滚动式同声字幕。( 3 )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对于历史资料、图片应进行再加工。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及原创信息(如字画的作者、生卒年月,影视片断的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等信息)。2 . 3 . 8 动画( l )动画的设计与使用,要与课程内容相贴切,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动画的实现须流畅、合理,图像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视性。2 . 3 . 9 片尾( l )片尾时长15秒20 秒。可根据录制情况在此区间内选择。( 2 )片尾字幕内容应包括策划及制片人员、主讲教师、课程组人员、录

10、制主创人员、制作单位、版权所有单位及录制时间等。片尾字幕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但不宜超过8 项。( 3 )最后一屏“广播电视大学制作年月”静帧延长2 秒(如图4 所示)。2 . 4 技术指标2 . 4 . 1 记录制式每帧625 行,每秒25 帧,PALD 制式。2 . 4 . 2 磁迹分配2 . 4 . 3 基准磁平对应于1000Hz 或40OHz ,有效值为100nwb / m ,彩条须录入l 000Hz 或400Hz 基准正弦波录频信号(双声道)。2 . 4 . 4 信号源录制节目的信号源必须符合国家 PAL -D 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GB 3174 1 995 )的要求。1 视

11、频信号( l )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 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 )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 ,无杂波。( 3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 )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 -p ,最大不超过1 . 1Vp -p,其中,消隐电平为0v 时,白电平幅度0 . 7 Vp -p ,标准黑电平0.05 p -p ,同步信号-0.3V ,色同步信号幅度0 . 3Vp - 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5 )磁迹:磁信号(RF ) h 指标应在标准绿区范围内,磁迹不能

12、过偏;多机拍摄的节目,各段磁迹应一致。( 6 )视频记录要求重放图像画面稳定,无丢帧、加帧,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色彩自然;节目内容禁止出现彩条或其他杂乱信号,节目最后一帧画面后不允许有其他节目信号,起始与片尾不能有残像。2 音频信号( l )声道:内容音频信号全部记录于第l 声道。( 2 )音电平:电平指示在18dBFs 及以上,同时偶尔上冲,但不应出现数字电平指示表冲向0 d BFs 。( 3 )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 4 )声画同步,不失真,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2 . 4 . 5 其他图像中心正确,重合度和几何失真度应符合 广播电视部部颁摄像机乙级机标准 ,画面上高

13、亮度的部分无白色过饱和现象,无脱尾。全片不应有明显的杂波和噪声。3 音频教材的编制标准3 . 1 制作条件( l )具备业务级录音棚;( 2 )配备计算机音频工作站;( 3 )使用专业电容或动圈话筒;( 4 )配备调音台、专业监听放大器、监听音箱以及监听耳机。3 . 2 存储介质光盘(CD )或数字录音带(DAT )存储;硬盘存储采用WAV 格式。3 . 3 技术指标( l )采样频率:44 . 1kHz 以上频率;( 2 )量化精度:16 比特以上( 3 )数字基准电平:2 0dBFS (如SONY 的设备)或18dBFS (女Panasonic 的设备); ( 4 )声道设定:每一轨的声道都设定为(Mono) 司单声道;( 5 )音频信号无失真无噪音、交流声和与节目无关的杂音。3 . 4 时问分配( l )每讲内容的时间分配如表5 所示。( 2 )两讲播出本为一学时的学习内容。( 3 )每讲非播出本应讲授课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每讲内容之间应有至少5 秒的空白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