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597367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仅供参考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一、 语基部分依次为:字音、字形、成语(熟语)、病句。近义词辨析可能取消,或与成语结合着考。有些省份把字形、标点放入写作中考查。二、语运部分单个考查点的试题在减少,综合性加大。其根本目的在于辐射阅读(压缩、选用、变换句式)和辐射写作(扩展、仿写、得体、修改)。图文转换值得重视,这类试题融多个考点为一体,区分度好,能丰富试卷内容;“得体”题与学生的学习及社会相关,设计演讲辞,受访人谈话,网友留言,写短评,新闻发布辞等等,但不会“为写而写”;应用文改错;灯谜;仿写。三、科学类文章阅读,都是“信息性阅读”,篇幅较去年短,但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

2、合材料为主,推断题、信息筛选题、分析题为主要题型。四、文言文阅读以人物传记为主,筛选题不可或缺,专考语法试题应不会出现。文言文翻译,“译出大意”会是新的要求。注意旧唐书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人物传记;唐宋八大家散文,注意苏轼、韩愈、柳宗元等的散文。古诗阅读 对比阅读容量大,值得关注;设题点仍为:关键词发问,表现手法,前人评论入题,对比阅读的方式; 以宋词为主,唐诗、宋诗、元曲为辅。默写:由名句过渡到名篇。五、文学作品阅读。仍以散文为首选。以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为主,字数为12001350;关注名家的非名篇,多从作者的角度设题;如“作者为什么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应有1道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题,往

3、往结合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及文意设题,会出现1道开放题,向新课标靠拢;关注巴金随想录中的散文。六、写作:今年将会加强限制性,彰显选拔功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树木森林气候”是一道有区分度的写作题。虽不直接从社会热点中命题,但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及个性”来写:标题作文及去年湖北、浙江、江苏的作文遭非议,当会吸取其教训;题意作文及题料作文(05上海及06春招)社会反响好,去年排在第二;比喻性的话题作文也是热点(如“网”、“舞台”)。结合几者的作文题,如“门窗墙”,难度太大,但利于选拔,方便阅卷。要找到“好写”但“写好难”的命题方式。人与环境和谐与发展均是社会热点,也代表了培养人才的倾向。高考作文也将

4、继续把人生、人品、心灵、生存、发展、环境等内容作为考查重点。为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务实求真,材料仍会用事例、故事、寓言、哲理文句、图画等来引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文体意识,有的省份会对文体作出限制,但主流是要求考生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坦诚”、“主动与成功”、“日子”、“心态与目标”“公平”等话题及组合型话题。信息仅供参考2006年高考数学卷考点预测(适用于全国)今年全国数学卷应该与去年平稳衔接,命题的风格和形式基本相同,知识点的覆盖不会面面俱到,具体体现在两套冲刺卷中。1.题量为22道题,其中选择题为12道,填空题为4道,解答题为6道,分值分别为60分、16分和74分。2.难度系数文科为

5、0.550.6左右,理科为0.55左右。3.解答题的考点和形式:第17题为三角变换、图像、解析式、向量或三角应用题,主要考查三角、向量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形结合;第18题为底面为四边形的柱体或锥体或折叠中的距离、二面角、线面垂直、平行,主要考查处理空间线、面关系的能力,运动的观点、探究;第19题为概率、分布列、期望,主要考查从摸球、掷骰子、扑克牌、体育活动、射击及生产生活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0题为函数、导数、单调性、极值、切线、不等式,主要考查交汇知识综合处理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第21题为双曲线、抛物线、椭圆相结合,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点

6、、弦、面积、取值范围;第22题为数列、导数、不等式、数学归纳法,主要考查综合、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信息仅供参考英语高考信息 听力理解部分1选材:一般为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类题材,如学校生活、购物、旅游、交通、个人情况、文娱与体育活动、兴趣爱好、计划与愿望、节日安排与活动、饮食、健康、天气、语言学习等。2考查点:一般以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为考查重点,同时考查主旨理解,简单推断(特别注意推断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谈话人的身份、职业、谈话地点等)和谈话人意图、观点、态度。知识运用部分:1 单项填空题单项填空题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无偏、难、怪题,主要的词法和句法基本

7、都会涉及。题目注重语言内在的逻辑联系,要求考生在上下文语境推理中得出答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必一味死背语法,不应该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一些偏、难、怪题。2 完形填空题2006年完形填空部分仍然重点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和语篇的深层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长度一般与一篇阅读理解文章的长度相当;文章内容一般会有一定的思想性与可读性,不只是泛泛叙事,但也不会晦涩难懂。阅读理解部分:1文章总体难度与2005年高考试题的阅读应相对持平,不会过难或过易。2文章题材、体裁。五篇阅读理解文章在题材、体裁的搭配上会尽可能多样化。其中一般会出现一篇科普题材

8、的文章;另外,一般会有一篇应用文。3文章长度。一般在300个单词左右(不含题目),应用文因对信息含量有一定要求,故其单词数可能也不会太少。4设题。每篇文章设35题。20个小题可能的设题思路有:(1)细节理解题;(2)推理判断题;(3)词义或句义推测题;(4)主旨大意题;(5)文章结构等。写作部分:1短文改错。文字材料似出自中国的高中生之手,有些语句并不一定是地道的英语。长度大约在100词左右,每行在10词左右,所设错误也是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2书面表达。提示中所给情景包含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是图画、图表、提纲中的一种。信息仅供参考2006年高考物理命题预测1

9、.不会出现跨学科试题纵观今年各地的高考试题,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几乎没有出现,正确思路是立足于本学科,把好自己的“门”。综合能力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实践证明,在现行高考中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分科考查学科内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新高考强调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离开基础知识讲能力,能力自然是无源之水,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把握能力。2.重点知识重点考察高考的重点是电学和力学,着两部分所占的比例超过70%。所以应该特别加强力学和电学这两大部分复习力度,应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力学中的是动量问题,近两年都没考,今年不仅可能考、而且很可能在压轴题中考查。电磁感应今年是必考

10、的,有可能出现一道电磁感应与安培力相结合的综合题。有可能出现一道以“神六”为背景的力学题目,不仅考察万有引力定律,还有可能与牛顿定律、能量问题相联系。3.不回避经典习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看,现在的高考试卷试题不回避陈题。如25年全国卷中,综合题24,是模仿了199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的25题;综合题25则是模仿了199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的26题。因此历年的高考题是值得研究、训练的,但应在复习过程中突出规律、方法,注意题目的引伸和变化。4.加强实验能力的考察。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能力是重要的物理素质之一。我们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高

11、考。通过加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今年的实验应可能是一力一电、以电为主的形式,电学实验应考察恒定电流部分的实验。2006年信息仅供参考化学高考信息1、非金属元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2、金属元素中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Al和Al2O的两性、Al的制备等)及相互转化关系;3、金属钠的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 )与非金属化合物(H2O CO2等)的综合推断;4、反应前后等体积的平衡反应中的等效平衡的特征及各物质的量的关系;5、有机化学中应注意:以卤代烃(化学性质)为纽带的烃与烃的衍生物的

12、相互转达化关系;含有苯基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其中包括含有烃基异构、羧酸与酯异构、硝基与氨基酸异构、烯醇与醛异构)6、实验应注意:常见试剂的保存及安全问题;气体的制备实验及性质的探究(如乙烯的制备及其产物性质的探究);定性和定量实验的综合(如中和滴定);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如2种分馏管的使用等)7、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求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信息仅供参考2006理综生物考点预测1、实验:联系生产、生活(有关酶的实验、其他植物激素作用的实验)要学生书写的内容会增加,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或修改;探究性实验。2、其他的主干内容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代谢;调节:神

13、经与激素的调节;稳态;免疫。 遗传变异:生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增加的考点:液泡;其他植物激素。4、绘图:坐标系中绘曲线;绘模式图;信息仅供参考2006年高考政治及文综参考一、政治科及文综命题怎样体现国家意志及如何把握切入点1、考热点不是考专题,而是考理念。命题人只是希望中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重要的理念(晓得就行,不需要有多么深刻、系统的把握)。毕竟,中学生不是政策专家,要以学生为本,不能过于难为中学生。所以,平时复习不要大搞热点专题复习,只需要在基础复习时注意联系和渗透就够了。要告诉学生,在答题时,最新理念只要点到就得分了。比如在今年,“科学发展观”

14、、“和谐社会”(或者和谐世界)等,只要写进答案就得分了。2、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值得研究。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切入的。所给的事例材料,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么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比如今年,要考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材料,可以是某个地方的具体做法(如新闻报道的事例),也可以是命题人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的一个材料(大家都不知道)。考的是热点,要的是理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热点问题出发,找到理论根据)。特别提示:命题人都是专家,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站的角度都很高。他考热点不直接说热点(根本就看不出来),考这个问题绕到另外的问题考。比如,考“反恐”,他不直接考,而是考联合国的作用(反恐就需要发挥联合国的主

15、导作用)。考“和谐社会”也不直接考,而是考为什么要解决好农民工的拖欠问题(因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纪念邓小平也不直接考,而是考党的基本路线(理论遗产)、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或者编一个载体(材料),说有那么一个小村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致富起来的,然后问:该村子是怎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这考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实质)这一点告诉我们,不必过分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只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思维基本上达到要求就能够回答问题。二、2006年高考主线1、“十一五”规划的理念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主线。当前围绕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和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主流)。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