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456852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 社会调查报告合集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社会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古时候人们以读书为作为人生的追求,常常谈天说地,把酒吟诗。而现在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斥着社会,人们的想法也多了,所追求的东西也多样化了,却往往忽视了大学上课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频率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知识底蕴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影响其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完全没有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国学者对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为关注,而对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较少。 1

2、、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的课堂情况。 (2)了解大学生对课堂的认识。 (3)了解大学生课堂现状,在调查大学生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在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本校的大一学生。因为大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充满对大学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要面对高考,也是正是因为此,就把中心放在高考上了,几乎整天就面对的课本,根本无暇去玩手机,睡觉之类。而进入大学就有充盈的时间去放松,甚至于在课堂。 3、资料收集及处理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进行调查者是随机选择。问卷共有18个问题组成

3、,被调查者匿名填写问卷,然后回收问卷,再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本次调查共发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4份问卷,有效问卷84份。 现象: (1)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其中,玩弄手机问题最为突出(47%),睡觉位居第二位(31%),上课说话居于第三位(23%),以后依次是看课外书、逃课行为、听MP3、迟到、早退及吃零食。具体见下图: (2)从课程性质来看,选修课的课堂问题行为最为严重,逃课率达到了26%,来上课的同学中约74%的人没有认真听课;其次是公共基础课,上课说话占总人数的33%,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最后是专业课,课堂问题行为比率也近50%。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4、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命加快文明推进 一、调查目的 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背景资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

5、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三、现阶段状况 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当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核心

6、内容,能够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

7、义新农村的热情。 三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

8、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土路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环境问题尤为重要: 当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当前农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主要是农业生产污染和人们的生活污染等。 农业产

9、生的污染主要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

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着散发着阵阵恶臭气味的垃圾,秀丽的乡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笼罩上一层阴影。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环保意识不强引起的。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一方面,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经济停滞和衰退使人们没有资金和能力去改善环境状况和改进先进生产技

11、术,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导致环境危机加重。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相互促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

12、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七、小节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

13、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参与。深入发动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地点:南阳镇 时间:xxxx-7-01到xxxx-7-24 调查程序: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总结 主要内容: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 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

14、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择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