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56838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联考2016 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 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A 不可理喻体察踩踏 B 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 D 不可理喻体谅作践【考点】 字义、词义辨析【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

2、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 1) “不可理喻 ”和 “捉摸不透 ”不可理喻: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捉摸不透:猜测不清楚根据语境 “丰富神情 ”应该是使人猜测不清楚,选用“捉摸不透 ”,排除 A、 D;( 2) “体察 ”和 “体谅 ”体察:指体会、省思;考察体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察其情给予谅解根据空格前的修饰语“细致 ”,应该选用 “体察 ”,排除 B;(3) “踩踏 ”和 “作践 ”踩踏: 1亦作 “跴踏 ”,踩、践踏 2作践,欺侮3

3、实地察看4践踏(草地)作践: 1糟蹋;浪费2摧残 3践踏,残忍的对待根据后文语境 “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前文应该是残忍的对待它,选用 “作践 ”故选: C【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这里重点需要注意的是 “踩踏 ”和 “作践”在意思上的差别,而且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多,需要重点识记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当前, 我国己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 应该把握政策定力,不能仅仅因为 “速度焦虑 ”而踩大油门过快运行B易传所言的 “修辞立其诚 ”是千百年来中国立言者信守的古训,它要求立言者说真话,矢志穷究天地间的真理,批评

4、家当然也不例外C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研究中心为重建中国民间记忆,致力于家书搜集和整理工作,自 2015 年 4 月至今,近五万多份家书从海内外汇集而来D天津京剧演员刘桂娟一则 “点翠头面 ”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就猎杀翠鸟获取翠羽做京剧演员的头饰是否过于残忍,网友的回答是肯定的【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1最新资料推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 A 成分残缺,“应该 ”前加上 “我们 ”;B

5、表述正确;C语意重复,“近 ”和“多 ”重复,删去其一即可;D表意不明,“网友的回答是肯定的”肯定的是 “残忍 ”还是 “不残忍 ”故选: B【点评】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主语残缺例如 “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一句中,主语便因介词结构掩盖而残缺了 谓语残缺例如“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句中,主语 “全校师生 ”怎么样?后无谓语承接,而后却已换成另一个话题另一个主语了 宾语残缺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或自己看书”一句中 “抓紧 ”什么,无宾语承接,意脉断缺 附加成分残缺 例如 “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一句中, “

6、夺得 ”前缺少必要的状语“分别 ”而 “要想夺得优异成绩, 必须付出劳动 ”一句中,“劳动 ”前则缺必要的定语 “艰辛的 ” 成分赘余则是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啰嗦,影响表达简明效果的一种语病3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故乡的风筝时节, 是春二月,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 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早的山桃也多吐莆 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A B C D 【考点】 排列句子顺序【分析】 解答此类句子排序题的方法是:一

7、、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解答】 这一段是写春天景色的美好,自己的处境却很凄凉前文有“仰头 ”看到的景象,“地上 ”的景象紧接其后, 要放在第 1 位;这样答案就只有A 符合下面再进行验证: “山桃吐蕾 ”接在 的 “杨柳发芽 ”之后, 很自然; 孩子们放风筝的热闹,春日的温和与之相适应,因而 接在 后十分自然;接着语意转折,写到“我”, 接在 后,最后是, 接在 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答案: 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语意连贯的能力理解语段的意义, 才能根据语句之间的内

8、在联系,理清顺序2最新资料推荐4文章语体是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形成的语文体式,下列句子不合语体风格的一项是()A 村子里很静, 杜鹃鸟在果林的深处不住气地啼叫果树的嫩叶, 在四月的微风中絮语蝙蝠,扇动着它那半透明的黑纱似的翅膀,在树枝间飞翔(文学语体)B细菡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细菌形体虽小,体积差别也很大(科技语体)C “同学们,励志小学校园广播开始了!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校四(1)班李想同学在省城折桂了!她参加作文比赛,心骛八极,倚笔驰骋”(广播语体)D为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凋节

9、气候、改善环境和捉供林产品的作用,特制定本森林法(公文语体)【考点】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符合语境【解答】 A 、符合文学语体风格,故不符合题意;B、符合科技语体风格,故不符合题意;C、广播语言是以口语形式表达出来的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形式, 像 “折桂 ”“心骛八极,倚笔驰骋 ”不符合广播语体,故符合题意;D、符合公文语体风格,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语言得体注意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注意一些词语的固定运用对象和固定运用场合5阅读

10、如图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 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光靠使用蛮力气,还必须掌握科学规律B要做成一件事,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外在条件C做任何事情不能自不量力,超出自己能力极限的事无法做成D自己和自己闹别扭是最愚蠢的行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考点】 图文、表文转化【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考生可仔细观察图片,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再对应选项确定答案【解答】 漫画题答题首先要认真读图: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 “石头 ”却纹丝不动,说明搬石头的人没有掌握科学规律,一味只知道蛮干读懂图之后在分析选项:BC 两项说法均不准确,不够全面,而 D 项已脱离了画面

11、的整体内容,完全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意蕴答案: A 3最新资料推荐【点评】 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几点,一是要看漫画中的人、物、行为、关系、方式等;二是要看产生了什么结果结论或状态;三是要想产生的原因理由及人物的心理;最后还要说明预示人们应该怎么做或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概括时一定要上升到说明人的行为 在概括寓意时要注意的是,漫画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因此一般都会用讽刺、批判、告诫等词语二、文言文阅读(18 分)6( 18 分)( 2016?盐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南楼行状归有光乍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

12、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 求铭于里之长者。 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 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宪卿呜咽流涕泣曰: “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 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荻上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