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67543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试题分析】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

2、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所谓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包括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而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典例中只要求概述画面,题目比较简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般需要概括诗歌描述画面的内容,概括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特征,点明情

3、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关山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4、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5、)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3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 一、1 AC 2 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

6、,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该题,抓住本诗的具体内容分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一幅图,重点写景,写景就是为了抒情;“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是一幅图,直接写边塞情况,处于中间部分,作用可以考虑为承上启下;“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是一幅图,写将士思亲,体现诗歌的主旨及写作目的。最后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二、3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7、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4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答如何写景。从点面结合、嗅觉视觉、动静结合的角度即可)【解析】从点面结合、嗅觉视觉、动静结合等角度分析即可。“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