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557439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 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课时计划1 课时实际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建国初中苏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

2、习兴趣。1.了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 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二、展示学习目标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 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3.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

3、强调。1. 新经济政策(1)1920 年末,苏维埃俄国 战争逐渐平息。但是, 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流行。(2)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政策。(3)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三、自主学习2. 苏联的工业化(1)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1924 年 1 月, 逝世。(2)从 1926 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1928- 1937 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 立完成问题, 并初步记忆。先通过自学了解 课本的大致

4、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 解让知识更加的 巩固。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3)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3. 农业集体化(1)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运动。(2)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 运动。4. 苏联模式(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 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 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 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 ”。(2)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 集中的 体制和的政治体制。小组内先合作学习,后教师总结。一、新经济政策1.实施的背景:经历 4 年世界大战和 3 年内战后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

5、,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0 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2.实施时间: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合作学四、合作学习3.主要内容:小组讨论探究习,分享智慧的能力。(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3)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4.作用或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6、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成立在何时?全称是什么?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列宁何时逝世?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3.斯大林在何时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5 年4.苏联从何时起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6 年5.苏联是怎样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的?1928-1937 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6.如何评价苏联的工业化?苏联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 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 式被固定

7、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 僵化。三、农业集体化1.农业集体化的原因:1927 年底至 1928 年初,苏联发生 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 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从何时开始的?20 世纪 30 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3.农业集体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 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 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 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 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四、苏联模式1.苏联新宪法的颁布:(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

8、性变化。(2)颁布目的及时间: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3)颁布的意义: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2.苏联模式(1)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又称“什么模式”?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2)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3)如何评价苏联模式?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新经济政策通过设计板书,五、课堂小结2. 苏联的工业化3. 农业集体化思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 本节课的内容。4. 苏联模式六、巩固复习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进一步加强对知 识的记忆及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