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382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过关检测人民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过关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其主张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求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BC D解析:选D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故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正确;魏源海国图志的这些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2“就像一个朝廷

2、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C鲁迅:“打倒孔家店” D康有为:“托古改制”解析:选B“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说明是在学习西方,“满脑子三纲五常”说明是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二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3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解析:选B由材料“三千年来

3、一大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的中国人从列强的侵略中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逐渐地形成了“中体西用”的观念,所以答案选B项。A项是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民主科学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4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解析:选B题中“以复古为解放”意为利用古代文化来促进近代思想解放,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即托古改制,故B项正确。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

4、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解析:选B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不但没有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而把孔子抬出来打扮成改革先师,体现了他想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减轻宣传维新思想阻力的特点,故答案选B项。6“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

5、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解析:选C依据材料“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体制,但是还需要一场思想革命,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C项符合题意。7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所谓的“树墩”是指()A封建传统思想 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解析:选A这是一

6、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剪断了树叶、砍断了树,但由于“树墩”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树墩”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挖掉“树墩”,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8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关系,排除A项;由材料“分明还是照旧推崇也还仍旧是君

7、主时代的恶习”等关键信息可知,陈独秀这一本质意图是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所以答案选B项。9“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解析:选C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判断该思想变革指的是

8、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0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祥林嫂遭到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故A项正确。11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

9、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广泛传播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解析:选C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故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时间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与材料所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1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10、,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D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11、”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

12、有何不同。(6分)(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4分)(3)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哪里?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6分)(4)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解析:第(1)问,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两句话中总结归纳其共同点;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形势上分析其主张的不同。第(2)问,从其主张内容上分析作答。第(3)问,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分析其局限性;从“冲决”“破坏”“提出”等关键词中分析材料三的进步性。第(4)问,材料三的不足之处要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

13、否定上分析。答案:(1)共同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统治。不同点: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2)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去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的观点。(3)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则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4)不足之处在于否定一切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片面性认识。14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深受西方思想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

14、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三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指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中“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8分)(2)梁启超的上述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当时陈独秀断言“国人所怀疑莫决

15、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以及新思想萌发对他们启迪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以及科技技术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材料中主要介绍梁启超兴民权的思想,该思想影响从对维新变法思想以及思想启蒙的角度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实际上是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依据材料三中“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的信息并结合西方思想传入以及国内尊孔复古逆流思想盛行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新文化运动口号来回答。答案:(1)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清政府的内外危机;师夷长技思想的启迪。内涵: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及近代工商科技。(2)影响: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3)依据:洋务运动、戊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