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24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42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学案人民选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重点:孙中山维护共和斗争的史实。2.难点: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知识点一再造共和1二次革命(1)背景(2)简况:孙中山兴师讨袁,在袁世凯的镇压下,不久宣告失败。2护国运动(1)背景(2)简况知识点二领导护法运动1第一次护法运动(1)背景:段祺瑞继袁世凯之后掌握实权,废除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破坏共和制度。(2)经过: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于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3)结果:由于

2、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勾结,护法运动无果而终。2第二次护法运动(1)经过: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确定了“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的宗旨;派廖仲恺南下策划粤军将领讨伐桂系。(2)结果: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被迫避难“永丰”舰。知识点三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1背景(1)孙中山领导的维护共和的斗争屡屡失败。(2)苏联政府、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3)孙中山认识到以往斗争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力量,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党。(4)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过程(1)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

3、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标志着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正式确立,是孙中山晚年推进中国革命的一大历史功绩。(2)创建军队: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3)扶病北上背景:1924年11月,北京政局出现变动。目的:宣传国民革命。结果: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深化拓展新三民主义中“新”的表现新发展民族主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更关注农民和工人主题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史料探

4、究】史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史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

5、,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思考(1)概括指出史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答案(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2)为联俄、联共提供依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也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史论归纳】正确认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1)孙中山先生是

6、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系统地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之后,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从“二次革命”到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斗争。1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希望你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A实业救国 B教育救国C军事救国 D法制救国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得出,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新的国家充满了期待,产生了“建造铁路”等许多实

7、业救国的思想。2段祺瑞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起了()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答案C解析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孙中山于1917年发起了第一次护法运动。3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破坏了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为了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积极的斗争。4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中国

8、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 BC D答案A解析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内容。结合这一变化,可得出正确答案。5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民族主义B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初步实现C并未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的愿望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生主义实现答案C解析紧扣材料信息是关键,“假共和”这一信息,仅能得出C项结论,其他备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必然联系。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年7月,孙

9、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1783年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1)孙中山和华盛顿放弃手中的权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人后来又都选择了复出,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两人的“放手”和“复出”都是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这个“梦”的结果如何?答案(1)放弃原因:维护革命成果。复出原因: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专制独裁活动猖獗,孙中山为了维护共和政体,毅然复

10、出投身革命。由于邦联政府的松散,年轻的美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各阶层人民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保障其利益。(2)结果: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没有真正使中国实现民主共和。华盛顿领导制定了1787年宪法,美国逐步走上民主、富强的建设之路。基础巩固1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A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B革命与保皇的斗争C马克思主义与保皇主义的斗争D维新与守旧的斗争答案A解析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一步步走向专制独裁并走上复辟之路。对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展开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2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涤瑕秽”的呼吁。他所说的“

11、国贼”是指()A袁世凯 B张勋 C溥仪 D段祺瑞答案D解析1917年,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但他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孙中山掀起了护法运动。3“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答案C解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相比,最大不同点是群众基础广泛,有革命党、立宪派、军阀势力等,而“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孤军奋战。4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主张,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B提出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新要求D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

12、迫答案C解析B、D两项为新、旧三民主义所共有的,而A项新、旧三民主义均未提出,故选C项。5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同盟会誓词 B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6“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京大学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A领导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

13、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答案C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这标志着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能力提升7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人的政策相结合,这必将调动广大工人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大革命。由

14、此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A、D两项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项提高了新三民主义的作用。8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答案C解析A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表述错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具有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使得中国不具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客观社会条件。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孙文学说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