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7023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时1千秋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选修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千秋功过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战争。2经过(1)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4)公元前225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5)

2、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楚国。(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重点精讲秦统一的条件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但是,这种兼并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逐步从局部统一走向全面统一。战国后期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地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百家争鸣”为统一局面作了舆论准备,被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强调集权,主张用暴力实现统一。历史评价如何认识秦始皇修筑长城?(1)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沿边

3、人民的生产生活;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中华民族的象征。(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暴政的表现,激化了社会矛盾。深化探究探究点秦始皇统一全国材料秦军扫六合得天下一统,兵威之猛世所罕见,无论哪个将领指挥大军,都可打出辉煌的战绩。思考秦军能一再大捷并最终一统天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在六国中最强大是根本条件;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用人唯才,采用远交近攻的正确决策等也加快了统一进程;顺应了民意,得道多助。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

4、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设县。3.作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2)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组建起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5、、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深化探究探究点1郡县制材料战国时,各诸侯国开始有郡的设置,长官初为武职,主要职能是防守边郡,后逐渐成为地方长官。秦朝时,每郡置守。西汉初年,郡守改称太守。思考(1)结合材料与所学说一说郡守职能有何变化?(2)为何秦代的郡县制比西周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1)变化:由防守边疆的武职演变为普及全国的地方行政长官。(2)原因:分封制下的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极大地自主权,爵位世袭,易形成地方割据。郡县制下的地方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有任期限制,分权制约,有专职官员监督,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探究点2三公九卿材料思考(

6、1)结合材料说一说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包含的主要内容。(2)由材料信息说一说秦政府各职能机构之间权力运行体现的原则与作用。答案(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官吏选拔制度等。(2)原则: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专制、官员间分权制衡等原则。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2)为使车辆在

7、全国顺利通行,统一车轨。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方面: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2)水路方面:疏浚了鸿沟,开凿了灵渠。4巩固边防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归纳总结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重点精讲秦始皇以小篆通行全国,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以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8、标志着汉字的统一。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深化探究探究点有利于“大一统”的经济、文化政策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统一货币思考(1)材料涉及到哪些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现象?(2)结合所学说一说秦始皇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现象:在全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的标准、形式。(2)原因:货币、文字、度量衡标准的多样性现实不利于政令的畅通与各地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巩固统一局面。意义: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及共同文化、习俗等的形成。四、历史的

9、余音1功绩(1)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2过失:唯我独尊、专制暴虐。(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滥用民力、物力,大建宫殿、陵墓,征收沉重的赋税。(3)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技巧点拨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2)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0、、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赅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有一定影响力。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深化探究材料2010年3月,百度贴吧秦始皇吧发起了“自己心目中的秦始皇”的讨论。下面是几位网民的观点和看法:观点一君临天下世间孤独观点二始皇帝首先一点,在统一文字、度量衡上的功劳,才是真正对中华民族思想意识上的第一次统一。作一个假设,如果始皇帝没有这些政策,只怕现在还没有汉族,取而代之的

11、是秦、晋、燕、齐、楚五族。观点三如果你们换成是生活在他统治的年代,估计你们都会刺杀他,都会造反。什么叫天下皆叛之?张良长的像个女人,身子单薄的很,都有胆要杀他。刘邦连街上流氓也不算,最多算乡间土流氓,不是也提三尺剑造反了。思考(1)概括说明以上网民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评价了秦始皇?(2)很多历史人物都具有多面性,说一说自己对秦始皇的观点。答案(1)评价角度:统一全国,创立制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导致亡国。(2)观点: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课堂小结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

12、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严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迅速灭亡。1历史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喜闻乐道的对象之一,有很多剧情不符合历史,你

13、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公元前218年某月某日,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答案C解析C项中的错误在于皇帝不可能再赐封地,A、B、D三项可信,符合历史史实。2秦王嬴政发动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顺应了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ABCD答案D解析秦国通过兼并战争,灭掉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适应了人民渴

14、望统一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3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答案C解析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可以促进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C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最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百越答案C解析“焚书坑儒”失去

15、了民心,“筑长城”滥用了民力,这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5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6下列秦始皇所做的贡献中,你认为最大的是什么?说一说理由。(1)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开凿灵渠和修筑长城。(4)结束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统一。答案选项(1),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