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人民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6976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人民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人民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人民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人民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人民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 人民版必修1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三大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二、重大历史线索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发展阶段时期主要史实萌芽战国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秦朝(1)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巩固汉朝(1)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

2、的监督完善隋唐(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加强宋元(1)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2)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3)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空前强化明清(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彻底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2)明成祖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皇权(3)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2.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

3、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不同点作用和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三、题型应用体验背景材料类选择题【题型

4、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事件、人物、文物、文献记载的形式出现。2从考查的功能看:联系具体史料中的历史背景,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或偶然性。【典型例题】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见右图)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经济繁荣B国家统一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乐业【技巧攻略】析图文看时空、实物,一块秦砖,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十二个字。挖寓意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小篆,说明在统一后。“海内皆臣”也说明国家统一后官僚皆为秦的臣子。构联系本质、目的还是考查秦统一的大背景。明答案实物及文字均体现了国家统一,故选B。【针对

5、训练】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意义。通读题干材料,可知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战争与郡县制无关;七国之乱时各郡没有出现叛乱。由此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符合题意。A、B不够全面,D无法由材料得出。答案:C2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解析:由档案史料的内容可知该机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符合清代军机处的职能,故C项正确。A项机构在清代已不存在;清代的内阁已无权拟旨,礼部是执行部门,故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