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697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百家争鸣课堂达标人民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课堂达标 人民版必修3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故导致“社会和谐”“兼爱”“非攻”“政在得民”等理论的形成,本题应选A。2.(2016衡阳高二检测)孔子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解析】

2、选D。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3.(2016保定高二检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主张()A.“为政以德”B.不能转化矛盾C.愚化百姓D.“无为而治”【解析】选D。题目中的“老子”即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排除属于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的A;B的表述与老子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的观点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C,选择D。【拓展延伸】诸子百家

3、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3)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4.(2016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学校制定了新规定:学生在校不得使用手机。某班就此举行了主题班会,下列同学发言中能够体现法家思想的是()A.甲:循循善诱,耐心说服B.乙:严肃校规,违者严惩C.丙:顺其自然,慢慢改正D.丁:倡导节俭,不买手机【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奖罚分明,故乙体现了法家思想,B正确;甲体

4、现了儒家思想;丙体现了道家思想;丁体现了墨家思想,A、C、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5.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学说C.墨子的兼爱D.庄子的齐物【解析】选C。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即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故本题应选C。【补偿训练】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

5、解析】选C。由材料中“兼爱和非攻”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墨家学派的主张,故选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

6、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3)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解析】第(1)题第一问“最关键的一条”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民无信不立”即可得出“取信于民”的结论;第二问“怎么做”可从“为政以德”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2)题由材料二中的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可得出“君轻民贵”的结论。第(3)题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即可得出“民本”的思想。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2)“君轻民贵”的观点。(3)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备选习题】

7、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解析】选A。根据孔子对“齐景公问政”所回答的内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判断,可知体现了孔子强调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的思想,即“克己复礼”。2.两千多年前,古人写“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时就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这个故事的作者痛批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诞不经,他是()A.孟子B.墨子C.韩非D.庄子【解析】选C。由题目中的信息“深刻揭露了墨守成规,贪图安逸,思想僵化的愚蠢可笑”可知此应为先秦时期法家学派反对因循守旧,倡导适时变法的主张。A、B、C、D分别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应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