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56970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必修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1)挑战理学正统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2)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至尊地位: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非“万世之至论”。(3)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4)文学创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背景:明清之际,中国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活跃局面。2著作:明夷待访录。3思想(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主张建立“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2、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4影响(1)黄宗羲的思想是在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社会现实反映。(2)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地位(1)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2)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3)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2思想(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2)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评价: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

3、不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著作:著有船山遗书。2思想(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2)哲学思想: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3评价(1)批判总结文化遗产,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地位: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著有潜书。2思想(1)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2)最大特点是大胆批判专制君主。(3)对“官”猛烈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3评

4、价(1)进步性: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局限性:其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名师点拨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1)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上: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心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概念阐释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2)经世致

5、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易错提醒1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等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他们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它们绝对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3“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其主张没有上升到批判封建

6、专制制度的高度,只是揭露君主专制下的社会黑暗,把希望寄于贤明君主治国,仍属儒家思想的范畴。1李贽批判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体现了他离经叛道的反正统意识。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挑战正统、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3唐甄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受时代的局限,他的批判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4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使正统的理学受到一定的冲击。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7、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上述材料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教你读史材料出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关键词:“盖皆本也”,明确其所指,据此理解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提示 工商皆本。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教你读史注意省略号之前为基本主张,之后为具体设想。提示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材料三 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明末心学门人)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

8、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顾炎武日知录(3)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教你读史明确主题:批判明末心学门人,注意“不习”“不考”“不综”后面的内容,即是“清谈”“空言”,最后一句是影响。提示 顾炎武认为心学流入清谈,不研究国计民生、修身治世的问题,空谈误国。他主张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对封建正统思想大胆挑战。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也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构建了新的思想体系。(2)反专制,倡民主。李贽反对统治者的专制与压迫;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

9、之大害”;顾炎武反对“私天下”;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唐甄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3)紧跟时代,提倡变革。李贽称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等主张经世致用,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 乙卯,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书弹劾李贽: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明神宗实录(1)上述材料表明,李贽的思想有何特点?教你读史注意弹劾李贽的罪状,都是不符合当时主流思想的,体现了李贽“异端”思想。提示 反传统,反教条,追求个性。材料二

10、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黄宗羲原臣(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教你读史关键词:“分治之以群工”是理论依据,“非为君”等为结论。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治”(众治)。材料三 亭林(顾炎武)的著述,若论专精完整,自然比不上后人。若论方面之多,气象规模之大,则乾嘉诸老,恐无人能出其右。要而论之,清代许多学术,都由亭林发其端,而后人衍其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3)结合材料分析顾炎武所倡导的学风及其影响。教你读史据材料中句号可分为三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顾炎武的影响。提示 学风: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影

11、响:开创了清代的文人扎实考据的一代学风,对近现代学术界也有深刻影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3)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4)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一、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1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

12、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2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3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的观点。二、明末清初,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三、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1积极影响(1)提倡民主,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

13、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2)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3)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局限性(1)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题组一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B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C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解析:选B 题干中“人之是非,初无定质”表明李贽主张

14、人应该独立思考,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选C 由材料“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李贽则”等关键信息可知,李贽的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这也就说明了李贽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所以答案选C项。3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是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解析:选C 由材料内容可知,李贽主张对孔子应该正确地看待,但并没有全面否定孔子,只是说对孔子不能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与唯物主义无关,故B项错误;李贽主张正确看待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C项正确;材料与个性解放无关,故D项错误。题组二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4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