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454979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精编(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某矿通风风设计目录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2第一节 井田概况2第二节 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4第二章 整合后矿井地质条件8第三章井田开拓18第一节 资源整合前各矿开拓开采现状18第二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19第三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2第四节 井田开拓22第五节 矿井提升及井筒特征27第六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28第四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30第一节 运输方式选择30第二节 矿车31第三节 运输设备32第五章 采煤方法及盘区布置33第一节 采煤方法33第二节 采区布置33第三节 巷道掘进35第六章 矿井通风设计和安全措施36第一节 矿井通风条件概况36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

2、37第三节 矿井风量计算37第四节 矿井总阻力计算41第五节 通风设备选型52第六节 安全技术措施及灾害预防54第七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8参考文献 62致 谢 63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 交通位置本矿井为资源整合矿井,整合后的本矿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8211130903北纬:400835400925井田范围由原大同市矿区原一煤矿、原二矿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其东西最长约1.5km,南北长0.86km,井田面积为0.7904km2,开采2号、3号煤层。矿界拐点坐标(国家6带座标)为:点号XY1X=4448603Y=19682815

3、2X=4448617Y=196836153X=4447950Y=196837204X=4447952Y=196838125X=4447834Y=196837736X=4447817Y=196836297X=4447737Y=196836308X=4447715Y=196823409X=4447916Y=1968231210X=4447933Y=1968303711X=4448044Y=1968302912X=4448372Y=1968287813X=4448393Y=19682819井田东西最长约1.5m,南北最宽约0.86m。原一矿东距大同市直线距离约14km,南距109国道约2.5km,其

4、间有简易公路,相通距里又宫矿工业广场约2km,距庆民铁路装车站约3km,交通运输较方便。二、 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处晋北黄土高原,井田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地貌类型以侵蚀的黄土梁、沟为主。区内地形比较复杂,总体地势水系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边,标高1330m,最低点位于西部,标高1229m,相对高差101m。三、 水系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有沟谷但平时干涸无水,唯雨季时才有洪水从沟谷中流出,汇入十里河。十里河为本区最大河流,位于井田南部,为长年流水之河流,全长74km,流经本区50km,流域面积达1210km2。四、 气象与地震本区属高原地带,半干旱大陆

5、性季风气候,风沙严重,春季干旱雨缺,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度适中,冬季寒冷。本区属高原地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风沙严重,春季干旱雨缺,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度适中,冬季寒冷1、气温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气温为5.1,最高温度约39,最低温度在-35,季度温差和昼夜温差显著。2、降水量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暴雨强度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年降雨量的80%,历年中最大降水量为579.0mm,最小降水量为212.8mm。平均年降水量为384.0mm,3、蒸发量历年年蒸发量在166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mm,其中5-7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50

6、%-60%,蒸发量大于降雨量。4、风本地区向来以风沙多而著称,大风天气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平均每年有风天气达302天(日平均最大风速5m/s),其中大风天气167天(日平均最大风速8m/s),4、5月是大风最多月份,最大风速达22m/s。5、湿度历年各月平均绝对湿度1.0-17.8mbar,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31-74%,历年最大绝对湿度27.8mbar,最小绝对湿度0.1mbar。6、冻土历年冻土月份为11月至次年3月,最长可至4月份,最大冻土深度156cm。7、积雪时间为11月至次年3月,最大积雪深度22cm。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7、。第二节 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整合前井田内分布的矿井为大同市矿区一矿和二矿。一、 大同市矿区一矿一矿属集体企业,2003年10月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1400000331179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侏罗系大同组2-1号、2-3号、3号煤层,生产规模90kt/a,矿区面积0.5018km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国家6带座标)为:点号XY1X=4448617Y=196836152X=4447950Y=196837203X=4447933Y=196830374X=4448044Y=196830295X=4448372Y=196828786X=4448393

8、Y=196828197X=4448603Y=19682815开采深度由1006m至952m标高。井口坐标(国家6带座标)为:主井:X=4447675.00Y=19683141.00H=1243.51副井:X=4447759.22Y=19683136.46H=1235.64该矿于1992年建设,1994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0kt/a,实际生产能力90kt/a。批准开采侏罗系大同组2-1号、2-3号、3号煤层,曾开采3号煤层,2-1号、2-3号煤层未采。该矿3号煤层部分采空,2-1、2-3号煤层未采,查明资源/储量2431kt,动用资源/储量473kt,现保有资源/储量1958kt,因参与资源

9、整合,该矿已停产。见一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二、 大同市矿区二矿原二矿位于矿区南部,属集体企业,现有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其证号为1400000330304,批准开采2-3、3号煤层;山西省煤炭工业局颁发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其证号为X040202-12Y1,批准开采2号煤层。证件有效期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止。井田面积0.2887km2,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原核定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井田范围由下列6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6带)点号XY1X=4447715Y=196823402X=4447737Y=196836303X=4447817Y=196836294X=444783

10、4Y=196837735X=4447952Y=196838126X=4447916Y=19682312开采深度由1120m至950m标高。该矿2号煤层南部只有一个回采面已采空,大部分为一矿的采空造成的蹬空区。详见二矿采掘工程平面图。根据整合后矿井的生产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法,整合后,两矿可利用的井巷见表1-1,可利用的主要设备见表1-2。整合后能利用的井巷断面特征表表1-1矿名井筒名称井口坐标井口标高(m)井筒倾角()井筒井筒(巷)净宽(m)断面形状井筒(巷)断面(m2)支护方式XY垂深/斜长(m)城路沟煤矿主斜井4447675196831411243.51256582.8半园拱6.4局部砌

11、碹副斜井4447759.2219683136.461235.64286002.6半园拱5.31局部砌碹转载皮带斜巷18902.8半园拱6.4局部砌碹3号层盘区运输巷3.0矩形6.3锚杆3号层盘区回风巷3.0矩形6.3锚杆红脊梁煤矿主斜井4447295.8419683527.861257.49266482.6半园拱5.69局部砌碹2号层盘区运输巷3.0矩形6.3锚杆2号层盘区回风巷3.0矩形6.3锚杆整合后能利用的主要设备明细表表1-2矿名使用地点设备名称型号功率(Kw)数量备注一矿主斜井井口提升绞车GKT220-1.51801地面变电所变压器S7-315/62副斜井井口通风机FBCZ-1775

12、1井下水泵房水泵25-3010D12-2512453011二矿主斜井井口提升绞车JTP1.61301地面变电所变压器S7-500/10S7-315/1011井下水泵房水泵D12-2512303第二章 整合后矿井地质条件一、 矿井地质条件(一) 地层井田内多为黄土掩盖,基岩仅出露于井田内东部,根据以往地质资料,井田内发育地层由老到新为:寒武系、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中统大同组、云冈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井田内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云冈组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现自下而上叙述如下:(一)寒武系()1、下统(1)岩性为砖红色泥岩、紫红色页岩、紫红色角砾状白云岩。2、中统(2)岩性为青灰色中厚层状鲕粒

13、灰岩夹泥岩。3、上统(3)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灰岩、中厚层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二)侏罗系(J)1、下统永定庄组(J1y)地表未出露。由灰紫、灰黄等杂色粉砂岩、砂砾岩、砂质泥岩、砂岩等组成,底部砂砾岩为K8标志层,本组厚78.4-119.8m,一般97.5m,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2、中统大同组(J2d)地表未出露。岩性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粗砂岩及煤组成,厚度127.4-224.85m,平均188.50m,底部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为本组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中统云冈组(J2y)井田的东部有出露。岩性为白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上

14、部由紫色、紫红、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本井田厚230-320m,一般厚250m,底界为K21标志层,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三)第四系(Q)中上更新统(Q2+3)广布于梁峁及沟谷两侧,上部为浅黄、褐黄色松散状黄土,即马兰黄土;下部为亚粘土、亚砂土,厚0-10.50m,一般厚7.2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 构造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部,井田内基本上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于南北向,倾向西,倾角一般5-14左右,地质构造简单。井田内有一正断层,断层走向NE向,断层倾向SE,倾角70,断距2.0m。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也未发现岩浆活动。总体上来说,地质构造简单。二、 煤层及煤质(一) 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