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魅说(下)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44541365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魅说(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魅说(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魅说(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魅说(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魅说(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魅说(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魅说(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魅说(下)宽容与公正假设我们要从以下四个候选人中选择 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呢?先 来作一些对比: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 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夸脱(大约一公升)的白兰 地候选人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侯选人的D:*学校给他的评定不怎么好。在他念过书的学校档案室里找到的旧记分册, 他的化学成 绩评为3分,而物理、代数和几何成绩也是 3分。*早在中小学就善于利用女生的好感。从五 年级起与女同学接吻

2、。*在大学二年级时差一点被除名。*是一位摔跤运动的高手。是不是觉得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帮助你 决定最佳人选了呢?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 容易的选择,现在让我们来揭晓答案,看看 你选了谁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 D 罗斯福;候 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叫做阿 道夫希特勒;侯选人 D是普京。爱迪生小时候,老师对他妈妈说:“你孩子 是弱智儿,我们没办法教他。”妈妈不信,把他带回家亲自教导。结果,这个被认为IQ 低的人,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发明家。海伦凯勒,从一岁半,因一场大病,就成 为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她后来居然成 为通晓5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成为拥 有14部著作的美国著名女作家。她还会骑 马、

3、游泳、滑雪、下棋、欣赏古希腊雕塑的 美。人们为海伦惊奇,也为她的老师安 妮萨利文麦西赞叹。 假如给海伦三天光 明,她首先最想看到的是她的老师萨利文。 试想,我们的“问题学生”不至于连学习的 基本条件视、听、说都没有吧,我们教“问题学生”不比教一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不能说话的孩子更难吧。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 海边上散步。他一边沿着海边走着,一边注 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 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 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 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 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 阳蒸干,这些小鱼都

4、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 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 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正在捡起水洼里 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着他一次 又一次地拯救小鱼儿们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 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 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 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 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正因为有教师的存在,“问题学生”的 生活从此有所不同教师可以使他们的 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应该能够

5、并且 一定会做得到的。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们永远记住: “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 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裴斯泰洛齐在其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 的信中指出,“即使最穷苦最没有照顾的 孩子,上帝也给他们天生的能力。我已经观 察了一个长时期,在孩子们的粗笨、怕羞以 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 最珍贵的能力。”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有毅力的学 生,因为他即使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也得 老老实实地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 里每天上完七、八节课,不能讲话,不能乱 动,不能打瞌睡,不能干别的事情。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能承受挫折的学生,因为他经过了面临着无休止的考试,屡考屡败,

6、 但他还能屡败屡考。他经常受批评、讽刺、 挖苦甚至打骂,早就筑起了抗挫折的“长 城”,再遇失败,也能勇敢地、乐观地面对 人生。什么是人才? 一定场合里的人的长处 被发现、发展、发挥了,这个人就是人才。学习的革命的作者之一、美国珍尼沃 斯有个观点:“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 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 要帮助一个人。因此,我们不能瞧不起“问 题学生”。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朴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胸 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他们差在知识上, 但他们有了个性品质这些优势,还有什么不

7、能战胜、不能克服、不能容纳呢?我们惊奇 地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往 往是当年班级中十名左右的学生。 众多敢于 “下海”闯荡并取得成功的人, 往往是班级 中的“后进生”。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终生实 验,研究青少年将来的成就与他们在校成绩 的关系。他对300多名中学生每隔5年作一 次面试,实验进行了 60年。教授去世后, 他的学生继续从事这一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世说新语 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北大的演讲中就曾 经说过:“考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我所记 得的这个世纪比较有名的科学家,考第一名 的很少。”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泛爱”的教育理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好学生”,而因该“爱满天下”。他还大声疾呼:“你的教鞭 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 有 爱 迪 生。 ” 教1234567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