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34531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岳麓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B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C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D旧民主主义革命悲歌【解析】“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近代历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要事件,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答案】A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

2、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解析】清政府对外国称呼由“夷”到“洋”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政府观念的改变,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列强侵略的加剧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故A、B两项错误;“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称呼的改变不能说明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故D项错误。【答案】C3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

3、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析】“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属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错误;“不准久住据为巢穴”“赏借”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该谕旨涉及的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D项错误。【答案】B4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

4、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解析】据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再结合题干晚清政府从不准通商口岸设厂到允许通商口岸设厂,这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关,故选C项。A项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B项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D项为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内容。【答案】C5下图照片中的建筑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由一位随军记者拍摄,是最早被摄入镜头的北京景象之一,后该建筑被焚毁,请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可能为()A1842年B1860年C1895年 D1900年【解析】1842年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没有侵入北京;186

5、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可能导致材料图片出现,故B项正确;1895年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战火没有涉及北京;190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再次被侵占,但与材料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不符。【答案】B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是一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解析】通过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作为旧式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旧的封建制度,是利用拜上帝会来宣传的,并且在后来的纲领里体现出了农民阶级的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答案

6、】C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其影响是()A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B牵制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C形成了与清政府的对峙局面D废除了当地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失利,但西征使太平军占领了许多州县,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故选A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定都天京,形成了与清政府的对峙局面,故C项不正确。【答案】A8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C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的落后性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

7、会模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保护和发展私有制;而天朝田亩制度则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对平均主义的追求。【答案】B9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英国军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C英国军队援助太平军反抗清政府统治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解析】根据题干提供信息“推动了大爆发的是英国的大炮”和所学史实此题应该问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鸦片战争外国侵略深入,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D10有些日本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

8、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解析】材料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中日甲午战争的,并未真正揭示战争爆发的原因,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严重阻碍了其资本主义发展,人民起义不断,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这就是日本发动

9、中日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答案】B11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解析】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均与反抗日本侵略中国有关,义和团与反帝反侵略有关,资料都围绕反帝反侵略的主题,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剪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人们与清朝统治者决裂、赞同革命的标志,但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

10、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封建伦理道德是国家主流思想C兴化农民怀念清政府统治D戴西洋新潮帽成为农村的时尚【解析】材料表明辛亥革命后农村地区依然没有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依然保留封建思想,但并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的主流思想。【答案】A13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解析】宣统帝退位后,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手段最后迫使孙中山等承认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

11、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14“在先进的国家,革命引起观念;在落后的国家,观念引起革命。”罗素的这一观点在中国近代开始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解析】首先要清楚近代中国属于落后国家,然后考虑“观念引起革命”的内涵,最后逐项考虑选项中四个事件的各自影响,特别要注意“开始”二字的限定。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

12、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答案】C15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清末新政【解析】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答案】C16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

13、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不一致()A理性寻找爱国与法制平衡点B正义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制裁C盲目的民族主义破坏民国法制D以违法的行为表达爱国不可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知,材料讲的是爱国要与法制相符合,既要爱国,也要法制,所以A、C、D三项的说法与材料相符,而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B。【答案】B17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

14、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解析】当时清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激化,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浪潮风起云涌,岳王会的成立正反映了这一潮流。【答案】C18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解析】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清朝驻荷兰代办不能代表清朝全部驻外大臣;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列强先支持清政府,后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大都心向共和。【答案】D19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A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B凝练了民族精神C提升了民族力量 D推动了民族繁荣【解析】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