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53301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试题新人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的重要时期。2表现(1)经济上农业:_和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邯郸、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2)政治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为主,战国以_为主。(4)文化上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国别主持者内容目的性

2、质春秋齐管仲发展_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_富国强兵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鲁初税亩战国魏李悝发展农业生产,“_”稳定经济,推行“_”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楚吴起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变相没收_的土地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1)秦国偏居_,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2)初步改革成效不大。2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民风质朴,_充斥。3历史机遇(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3、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重用。知识点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ABCD3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C生产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知识点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4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5

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A强化“世卿世禄制”B限制贵族的权力C奖励军功D严禁私门请托6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知识点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7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8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

5、的最大障碍是()A晋国B齐国C楚国D宋国题号1234567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材料二“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请完成:(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2)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根源。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

6、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欲其法也,测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答案解析】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知识清单一、1.大变革2(1)铁农具牛耕临淄(2)封建专制统治世卿世禄(3)争霸

7、战争兼并战争(4)私人讲学法家学说二、农工商业“相地而衰征”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分封制旧贵族三、1.(1)关中2(2)法家学说(3)尚武精神4秦孝公对点训练1D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2A3C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社会转型的含义,A项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项是春秋时期改革的内容,按田亩多少收税,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D项代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因此A、B、D三项能够反映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而C项是推动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但本身不能反映社会转型。4C管仲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为奴隶制政权服务的,是为了富国强

8、兵而使用“相地而衰征”的手段。改革达到了A、B两项的直接目的和D项的总体目标,虽然承认了土地私有现象,但上层建筑仍为世卿世禄制,只是经济基础土地国有制开始出现危机。5A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6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C、D三项都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具体表现。7C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兴师”“修我戈矛”,体现出民风强悍尚武的精神。8A利用地理知识可知各选项的位置方位,晋国离秦国最近;从史实来看,中原大国晋国是个很强大的诸侯国,对秦

9、国争霸中原显然不利。综合提升9(1)墨子:选举贤能,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俸禄及其任免。孟子: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2)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选贤任能成为时代的要求。(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自耕农要求进行上层领域的变革,解除封建束缚。解析回答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的选拔对诸侯国的重要性。回答第(3)问,要结合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领域的重大变化进行分析。10(1)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办法。(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

10、。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答案提示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

11、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

12、,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答案提示春秋时期著名的变法改革还有齐国的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影响也较大,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二、学习延伸探究活动:在考查历史文献与今人研究著作基础上,制作战国各国变法情况表,标明国名、主持者姓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作用影响等要素。提示国家主持者时间内容作用或影响魏国李悝前400年前后“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创建军队,严格挑选、考核和训练士兵楚国吴起前382年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改良社会风气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赵国赵列侯前408前387年选拔贤能者做官,并“节财俭用”封建政权得以巩固韩国申不害前335年“循功劳,视次第”的因功行赏制度诸侯不来侵伐齐国邹忌前347年整顿吏治、谨修法律而督奸吏东方诸侯的霸主燕国乐毅前311前279年“与百姓同甘共苦”使燕国强盛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