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519925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酉阳新城医院项目建筑配套(院区连接桥)工程11、概述1.1设计依据(1)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2)酉阳新城医院建筑总平面图(3)酉阳新城医院地质勘测资料(4)建设方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5)通过水务局评审的洪评报告(6)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1.2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无1.3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根据院区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桥梁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院区连接桥桥梁起点桩号为K0+3.023,桥梁终点桩号为K0+45.879,桥梁全长42.853m,连接酉阳新城医院康养院区与医疗院区。桥梁上跨干溪沟,并与河道中心线大致呈82.15度斜交。1.4工程地质条件(以下摘自工

2、程地质勘察报告)1.4.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山前平原地貌,地貌成因为山麓斜坡堆积,主要地质作用为山谷洪流洪积为主,夹有山坡面流坡积作用,拟建场地最高处位于场地北西侧斜坡处,最低点位于干河沟沟底,地面标高介于842.10-865.90m(孔口标高)之间,高差约23.80m,一般地面坡角35,局部有陡坎,西北侧为基岩出露地段,坡度达29。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河流冲积阶地地貌。地形地貌条件简单。1.4.2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酉阳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其岩层优势产状559,据场地西侧基岩出露处调查,层面间距1255mm不等,张开38mm,表面起伏粗糙,无胶结,未见有泥痕及泥化夹层。综合

3、判定其岩层层面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倾向与区域构造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经现场基岩出露核实,拟建场地优势产状为559。图2.3 构造纲要示意图主要有2组优势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产状1952107685,优势裂隙产状20381,间距1.52.5m,张开12mm,延伸长一般11.5m。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2873026475,优势裂隙产状29569,间距1.52.5m,张开12.5mm,延伸长一般1.52.0m。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区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构造简单,中风化基岩裂隙

4、发育程度为不发育。1.4.3 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圆砾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中统平井组(2p)灰岩。在钻探控制范围内,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叙述之: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1.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含约8-29碎石角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上部约0.5m为耕植土,含少量植物根茎。钻孔揭露多层粉质黏土,与圆砾土呈互层状态。共194个钻孔揭露,分布在整个场地,由上至下分布不均。单层厚度0.33(ZK188)-24.41m(ZK86)。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圆砾土圆

5、砾土:黄褐色,中密状态,含砾石,其成分主要为强风化灰岩、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粒径一般,大于2 mm以上部分含量约65.589.5%,大于20 mm以上部分含量不超过50%,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状,少量次菱状,分布不均。共181个钻孔揭露,分布在整个场地,由上至下分布不均。单层厚度0.80(ZK154)-47.15m(未揭穿ZK36)。3. 寒武系中统平井组(2p)灰岩灰岩:浅灰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碳酸盐、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块状。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长-56,质硬,锤击声脆。场地仅有ZK182、ZK185、ZK186-ZK188、ZK1

6、91、ZK193、ZK194等8个钻孔揭露基岩。主要分布场地北西侧用地红线周围。厚度8.88(未揭穿ZK188)-14.99m(未揭穿ZK187)。仅见少量溶隙、溶孔等岩溶现象。1.4.4 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地表为第四系土层覆盖,场地仅有ZK182、ZK185、ZK186-ZK188、ZK191、ZK193、ZK194等8个钻孔揭露基岩。其余钻孔均未揭露。按场地已有经验,场地钻孔在靠近山体附近,基岩埋深较浅,远离山体逐渐加深。钻孔揭露最大土层深度56.08m。现仅对揭露钻孔部分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进行描述。揭露到基岩处基岩基岩顶面埋深0.33m(ZK188)4.89m(ZK191),

7、标高852.00m(ZK182)886.67m(ZK188)。各剖面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角一般为1530。钻探控制深度范围内,岩石风化情况主要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以上各岩土层结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芯破碎,呈碎快状,少量碎块状。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埋深0.33m(ZK188)4.89m(ZK191),基岩强风化带厚0.34m(ZK191)0.79m(ZK188)。中等风化带:中风化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及局部碎块状。基岩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1.

8、12m(ZK188)5.23m(ZK191),顶界标高851.22m(ZK182)885.88m(ZK188)。各孔岩土层厚度高程统计于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4-1。1.4.5 水文地质条件1.4.5.1地表水:场地中部有一小河沟,河宽约36.20m,勘察期间为干涸状态。调查访问,河流常年处于干涸状态(由于上游修建水库,导致干河沟干涸)。上游已建水库为一级和二级水库,一级水库修建时间三十年以上,二级水库修建十年以上,从水库修建至今泄洪一次,为2017年8月丰水季节泄洪,泄洪时干河沟水深为1米左右,泄洪时间为2-3天。据干沟中或干沟附近钻探揭露,干沟中分布土层为粉质粘土,厚度一般2-5m,粉质粘土

9、为相对隔水层,其渗透性差,且干沟泄洪期的时间短,故干沟地表水与场地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弱,干沟地表水对场地地下水的补给小,地表水对拟建场地影响小。 1.4.5.2地下水:1.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水、基岩岩溶裂隙水。拟建场地河沟地表水对拟建场地地下水的影响小。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因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为粉质黏土及圆砾土。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层,圆砾土为透水层,因圆砾土厚度较大,故场地具有较好的储水条件,主要接受降水补给,水量总体随季节变化明显,地下水多沿下伏相对隔水层界面及圆砾土层向东侧运移,水量较小,向东侧地势低洼处排泄。岩溶裂隙水:岩

10、溶裂隙水除接受地表水补给外,还接受区域岩溶水渗透补给,部分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及地下岩溶管道继续向深部下渗,部分富存于岩溶裂隙、岩溶管道内,形成岩溶裂隙水。在各钻孔施工完毕后,提干孔内施工残留水,24小时后观测水位,未见水位恢复,说明在施工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上游修建有水库,上游水库在丰水季节泄洪,会导致干河沟水量剧增,所以雨季或水库泄洪期拟建场地可能存在地下水。2.含水层的富水性场地圆砾土和强风化基岩为透水层,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层,中风化灰岩为弱透水层;场地圆砾土和强风化基岩在雨季时可能形成临时性地下水,粉质黏土及中等风化灰岩一般水量较小。根据地区经验,工程

11、区内圆砾土层渗透系数K2.75m/d。基岩综合渗透系数K0.600m/d。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0.001m/d。1.4.6 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拟建场地及周围无污染源。1.4.6.1水的腐蚀性评价:在勘察期间,场地中部有一小河沟,勘察期间为干涸状态。由于地下水深埋于本次勘探深度以下,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故未取水样进行分析。根据重庆地区经验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1.4.6.2土的腐蚀性评价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分布区,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场地及其四周无污染源,场区无腐蚀性堆积物。根据

12、重庆地区经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类环境水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1.4.7 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灰岩为可溶性碳酸盐岩,钻探仅在北西侧山体处8个钻孔揭露灰岩。岩溶现象多表现为少量小型溶孔、溶隙,钻探未揭露溶洞、土洞;经地面地质调查,场地周边均未发现溶洞、土洞等岩溶现象。场地周边地势开阔,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地形主要为平地。地表无岩溶塌陷、漏斗、溶沟、溶槽较发育,地下无暗河、伏流分布,钻孔未见溶

13、洞,故判定场地岩溶微发育。灰岩主要分布在整个场地土层下部,揭露灰岩的钻孔中,土层揭露厚度约0.33m(ZK188)4.89m(ZK191)。场地共8个钻孔揭露灰岩,均未发现溶洞,仅见少量小溶隙、小溶孔等溶蚀现象。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岩溶微发育。1.4.8地面建(构)筑物调查拟建场地周围存在相邻建筑,为北侧安置房及东侧G319国道。已建建筑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基本相同。主要建筑列表见表2.9-1。拟建场地周边建筑情况表 表2.9-1建筑名称建筑楼高地面标高周围环境标高建筑结构、基础形式基础底标高拟建基础持力层与拟建建筑距离(m)位置已建北侧安置房3F-7F0=851.5-862.0

14、851.5-862.0框架结构/浅基础无资料粉质黏土、圆砾土805#新建颐乐学院、6拟建连廊北侧已建G319国道846.5-850.80846.5-850.80一般路基/毛石混凝土基础无资料粉质黏土、圆砾土23-459#地下室东侧1.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5.1岩土测试统计方法本次勘察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分层分别进行统计,主要应用了以下公式: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统计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 岩土参数的标本数; 岩土参数;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岩土参数标准值

15、。1.5.2岩土试验统计1.5.2.1.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1.粉质黏土共194个钻孔揭露,本次勘察在55个钻孔中采取了55组原状I级土样,进行土常规试验,试验成果见附件5,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将其统计于附表3.2-1。在29个钻孔中进行了29次标贯试验。由于用薄壁取土器采用静力连续压入法采取土样,尽量减小了对土样的扰动,所取土样现场均及时密封送检,从而保证了取样质量。从试验结果分析看,所采取的土样试验时均保持了天然状态,其中粉质黏土为可塑状态,与现场实际观测一致。本土层土样室内测试成果其它物性指标与力学指标,经检查与对比,与实际状态相符,未发现有异常,其测试成果可靠,可进行统计评价。由土样统计附表3.2-1可知,粉质黏土天然含水率20.80%28.70%,平均值25.05%;天然密度1.942.02g/cm3,平均值1.98 g/cm3;饱和密度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