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503618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0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最新精选编写)-(最新版-已修订)(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 前言 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美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 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作美术加工。人们通常说, “美化 人民生活” 。工艺美术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对人们的思想 感情起着潜移默化的艺术作用。 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 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它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这是它和 美术(纯意识形态的)以及工业产品的主要区别。 工艺美术是作为现实生活的中的实际应用物而存在的;所以,工艺美术作 为艺术形态,是生活的反映;而作为具体的生活用物和现实环境,则又是 被反映的客体。也就是说,工艺美术既是时代的反映,又是时代的

2、本体。 一部工艺美术史,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史,也是人类精神领 域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史。 学习工艺美术史,a.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工艺文化和卓越成就,可以提高 民族的自尊心和信念。b.了解我国古代工艺家的智慧创造和巧妙构思,将 使我们在工艺美术创新中得到启迪。c.将使我们在古代工艺美术中,学到 美的法则和装饰原理的巧妙应用,熟悉和掌握我国传统的工艺语言和表现 手法,以创造出新的时代的民族的工艺美。d.也将使我们看到古代工艺制 造中,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以创新具有工艺特色的工艺形象的丰硕成果。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一、彩陶 彩陶,

3、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 为“彩陶文化” ,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也称“仰韶文化” 。 1、 半坡型 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 纹。此外,人面型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意义。 2、 庙低沟型 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鸟稳较多。多用 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3、 马家窑型 一螺旋纹最为出色,内彩,就是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1973 年秋,出土 舞蹈纹彩陶。 4、 半山型 造型以直颈广肩鼓腹罐最有代表性, 锯齿纹流行, 常见有旋涡纹和葫芦纹。 5、 马厂型 造型增加了盖、流、提梁和钮,

4、一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花纹有四大 圈纹、回纹等,衣人形纹最为流行,也称蛙纹、谷神纹。多运用直线。 彩陶纹样的意义(从艺术的表现分析): (1) 编织纹的模拟。 (2)自然物象的抽象化(3)劳动节奏感(4)图腾 的表号化。 彩陶图案运用着工艺美术的装饰原理和形式法则 (一) 对比法,它用曲直、横竖、大小、长短、黑白、虚实、动静等各 种对比手法。 (二) 分割法,主要用于装饰面的定位分割,以取得变化中的统一。 (三) 双关法 (四) 多效法,在器皿的装饰上取得侧视和俯视等多角度的装饰的效果。 二、黑陶 “黑陶文化” 、 “龙山文化” 。利用陶轮制作陶器,是技术上的一个巨大的 进步。封窑技术是黑

5、陶工艺的又一重要的发展,硬度提高,更为坚实耐用, 获得灰色或黑色的色彩效果。 “蛋壳陶” 。 特点:黑、薄、光、纽。 除了彩陶和黑陶外,还有牙雕、骨雕、染织、编织等。河姆渡的双鸟纹骨 匕,大汶口的象牙梳,山顶洞的骨针,龙山的骨棱吴兴钱山漾的麻布。 第二章 商周 青铜,是指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 青铜的优点 : 1、 熔点降低 2、 硬度增高 3、 熔铸时减少气孔 4、 增加光泽度。 陶铸法、蜡模法。 青铜器的品种: 1、 烹饪器, 即蒸煮器。 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鼎。 鼎不仅是实用器还是种礼器,权力的象征。 2、食器。 3、酒器,其中有温酒器、盛酒器。 4

6、、水器,周代著名的“虢季子白盘”是目前所见最大的铜盘。 5、杂器,有禁、俎等,是我国最早的铜制家具。 6、乐器,兵器等,流行在商周以后。 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以 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周代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二方次连续形式。 商代青铜器多作用祭祀或酒具,而周代则多用作礼器。 商周出现原始瓷器,早期青瓷,商代的白瓷。已运用“巧色”的方法。 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一、 青铜 总的来说,有简朴到繁缛,有凝重道生动。 春秋战国,明显地反映地方性和和清新感。 表现手法,模印、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失蜡发等。 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

7、融合涂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发挥,而使金镀 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金银错最华丽的一种,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或涡 线相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 和虚实交替的 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以蟠缡纹为主,还出现了边线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宴饮、舞乐、渔猎、功 战等。 宴乐渔猎功战纹壶是此时创新的优秀作品,表现出三段装饰面:上层描写 采桑和射猎;中层为宴乐弋射;下层为水路功战。构图新颖,场面宏大, 形象生动,也是一幅精美的装饰画。 一、 漆器 漆具有防腐耐酸碱的物理性能。 漆器的装饰方法:彩绘、针刻、描金等,色彩黑和红为主, 二、 织绣及其他 织绣已具

8、较高水平,锦的花纹有几何纹、菱形纹、S 形纹 等。 陶瓷工艺品种增多,有暗纹陶、彩绘陶、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等。 第四章 秦汉 青铜器是秦代的一个重要工艺生产部门,首都咸阳就发现有制铜工场。 湖北云蔓地区秦墓曾出土大量漆器,有漆盒、漆盂、漆奁、漆壶、漆杯、 漆勺等 10 多种,大多为红里黑外,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装饰花纹。 秦砖质地坚硬,秦瓦多装饰以卷云纹,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充分反 映了秦代陶塑及烧陶的卓越技巧。 一、 铜器 汉代铜器的制作, 改变了商周以来的礼器为主, 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素器较为流行,通常仅有简朴的弦纹或饰以铺首(兽面纹) 。 同期的品种有: 铜灯,是一种照明器皿

9、,有盘灯、简灯、虹管灯、行灯、吊灯等,灯体常 作成动物如牛、羊、朱雀、雁足以及人物等形状。 铜炉,主要是烧香料用的,又称薰炉,博山炉。此外还有温手炉、温酒炉 等。 铜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 化。早期,平雕手法;中期,流行矩镜,因镜纹有规则的 TLV 形装饰格式 而得名;晚期,有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象镜、方铭镜、阶段式镜等。 汉代还有一种奇特的“透光镜” 。 二、 织绣 汉代织绣品种有锦、绫、绮、罗 纱、绢、缣、缟、纨、以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通称“经锦” ,纬线只用一色, 经线则多至三色,由经线显出织物花纹。 汉代丝织的花纹

10、: 1、云气纹,也称流云纹,线条的舒卷起伏为表现形式,高低大小不同的 空间,布置各种飞禽走兽。 2、动物纹,常见有孔雀、鹄鸟、虎、鹿、羊、怪兽等;走兽的身躯多有 翅膀,具有祥禽瑞兽的含义。 3、花卉纹,主要有茱萸纹、柿蒂纹等。 4、吉祥文字,常见有“万事如意” “登高明望四海” “延年益寿” “长乐明 光” “子孙无极”等吉祥语。 5、 其他, 各种几何纹。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的一件素纱蝉衣, 衣长 128cm,通袖长 190cm,只重 49g。 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辫绣,或称锁子绣,特点 : 针路整齐,绣线牢固, 著名绣品有:a、信期绣,b、长寿绣,c、乘云绣。 三、 漆器 汉代

11、漆器的品种有漆杯、漆盘、漆盒、漆奁、漆壶、漆案、漆匜、漆几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 多用黑色和红色, 常是在黑色漆地上绘以红色花纹。 四、 画像石和画像砖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作,是学习古代艺术传统的 重要资料。画像石,是祠堂或墓室作为建筑用的具有装饰画的石刻,画像 砖,则是砖室墓的具有图案或装饰画的陶砖。 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苏北地区,河南南阳地区, 陕北绥德地区以及四川等地,而以山东地区最为 丰富。早期以孝堂山为代表,运用阴线雕,清秀质朴的风格;中期,以武 氏祠为代表,用平面剔地法雕刻,浑朴敦厚的特色;晚期以沂南为代表, 平面剔地加细线刻,层次丰富,场面宏大。

12、题材为了成教化,兴人伦的。 画像砖,的产地以河南及四川两地区最有特色。河南的是一种大型的长方 形的砖,四川的是一种方砖。 汉代的工艺美术的装饰手法,在变形处理上用剪影法,在构图的处理上用 分割法,在装饰的处理上用填充法。 汉代的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可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质朴而不 简陋,生命力的动感,画面紧凑,满而不散,装饰味。艺术格调是高的, 高在具有强烈的装饰美。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 陶瓷 六朝开始,进入了瓷器时代。瓷器制品代替铜器和漆器,成为生活用品中 的一个重要品种。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瓷器的呈色,一是由于釉的成分,一世由于烧制的火 度。 青瓷器皿的种类 : 壶、尊、罐

13、、碗、杯、盘、灯、炉、水注、魂瓶、唾壶、 虎子等。 特别是河北景鼎封氏墓出土的莲花尊,或称仰覆莲花尊,具有很高的艺术 水平。 二、 织锦、金工和漆器 六朝织锦,四川蜀锦为最著名。 六朝织锦纹样,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形成集合分割线。 六朝金属工艺,处于衰落时期。佛教流行,大量的铜用于铸造佛像。 浙江绍兴的铜镜,多采用浮雕的手法,表现出立体效果,题材多神人车马、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六朝漆器,较为突出的是制造夹纻造像,是用漆灰造型并用麻布粘贴作成 漆胎,此法已在战国两汉时一经采用。称之为“行像” 。 除夹纻器外,斑漆和绿沉漆都是这时期新的创造。 三、莲花和忍冬 自东晋、北魏以后,流行莲花最

14、为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它和佛教的宗教意 义结合起来,达到极盛。对于莲花的欣赏,最先起源于楚国。立鹤方壶。 忍冬纹,六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一般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 莲花和忍冬, 是我过古代装饰中最常见到的花草纹样。 从装饰纹样史来看, 从商周到六朝是以动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唐代以后则是以植物纹为题 材的装饰阶段,而六朝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它反映着这样的 信息, 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在发展和变化。 第六章 隋唐 隋代的陶瓷、丝织、建筑等都很发达;并出现了如何稠、宇文恺、李春等 著名的 “巧思” 的人。 白瓷的烧制成功, 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何稠曾审计

15、 “六 合城” ,周围 8 里,半夜工夫就可搭成,是一种活动城。李春建造的赵州 桥,长 37.37 米,这种大跨度的空腔单拱的石桥建 造,比欧洲要早 700 年。 一、陶瓷 唐代陶瓷的种类增多,有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等。 青瓷是一个传统的陶瓷品种,以越窑为代表。越瓷在唐代晚期喜用刻花、 印花、堆贴等方法进行装饰。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品种,与 越窑齐名的刑窑。刑瓷釉白儿微闪蛋黄,器底多为壁形的宽圆圈,被称为 “玉璧底” 。 唐三彩,是一种精美的低温铅釉陶器,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用经过精 炼的白粘土制成,两次烧制,经常应用黄、绿、褐等色釉,所以通称唐三 彩。也有涂蓝釉的,数量少而珍

16、贵。制作有轮制、模制、塑造等方法;采 用涂蜡法。 二、染织 唐代染织追求华丽色彩效果。丝织品种多,织锦最著名,一般称“唐锦” 。 唐锦是用纬线起花,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纬锦的优点是能织出复杂的装 饰纹和华丽的色彩效果。唐锦的装饰花纹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 散花、晕纟间等多种。 印染,是唐代最发达的一个品种。印染的方法有:蜡缬、夹缬、绞缬、碱 印、拓印等多种。 三、金属 铜镜的制作在唐代兴盛,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许多生活用品已由铜器制作 改为瓷器,铜器生产已趋衰落,金属工艺技术集中在铜镜制作上;另一方 面是由于唐代形式形成了一种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气。 唐镜的装饰花纹有: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故 事和神话传说等。 唐镜的另一特点是多采用五言或七言诗句,使金属工艺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