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144497655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2020-09-08-20-20-30-30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29.200K 85备案号: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522014代替 DB11/Z 752-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and assurance for electric vehicle: off-board charger2014- 06- 25 发布2014-10-01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1/T 7522014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构成25 参数26 要求27 试验方法88 标志与标识149

2、 安装要求14IDB11/T 752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代替DB11/ Z 752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非车载充电机,与DB11/ Z 752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修改了术语(见 3);修改了输入电压要求(见 6.2.1);修改了交流输入过压保护要求(见 6.3.2.2);增加了断电保护要求(见 6.3.2.6);增加了急停断电要求(见 6.3.2.9);补充了故障报警要求(见 6.3.4.2);修改了计量功能要求(见 6.3.5);增加了防护功能要求(见 6.3.7);

3、修改了启动冲击电流要求(见 6.4.1);修改了输出电流误差要求(见 6.4.3.2);修改了纹波系数要求(见 6.4.6);补充了电能质量要求(见 6.6);修改了接口与通信协议(见 6.8);修改了安装在室内充电机的 IP 防护等级要求(见 6.10.1.1);修改了恒定湿热试验方法(见 7.2.3);修改了交流输入过压保护试验方法(见 7.3.2);补充了直流输出短路防护试验方法(见 7.3.3);修改了振动试验方法(见 7.11.1);修改了 IP 防护试验方法(见 7.12);修改了噪声测试方法(见 7.15);增加了充电设施标志要求(见 8.2);增加了室外安装的防风要求(见 9.

4、4.2);修改了充电机设置在加油站内的安装要求(见 9.6)。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公司、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管理中心。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震坡、孙逢春、刘鹏、李永华、刘雪涛、权京华、田川

5、。本标准的参与起草人:胡芳芳、吴尚洁、黄彧、张丽丽、刘怡、徐曙东、李丹东、孙璐、王丽芳、张建民、钱良国、王璟琳、索转霞。IIDB11/T 7522014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非车载充电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标识和安装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电机(以下简称充电机)的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6、 19596电动汽车 术语GB 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 冲击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GB/T 2423.17

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2900.1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GB/T 3859.1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基本要求的规定 GB/T 4365 电工术语 电磁兼容GB/T 4797.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 降水和风GB/T 4798.3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T 19826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GB/T 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 27930电动汽

8、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9316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T 29317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JB/T 5777.4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B11/Z 823电动汽车电能供应与保障技术规范 充电设施标志与设置3 术语和定义1DB11/T 7522014GB 19596、GB/T 19826、GB/T 2900.1、GB/T 4365和GB/T 2931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 charger安装在电动汽车车体外,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

9、电动汽车可充电能量储存系统充电的专用装置。修改:GB/T 293172012,术语和定义4.24 基本构成充电机由功率单元、控制单元、计量单元、充电接口、供电接口及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组成。5 参数5.1输出电压充电机的输出电压根据常用动力蓄电池系统电压等级分为5级,输出电压范围与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见表1。表1充电机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等级输出电压范围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VV1246548255120723100350144、288430050038454507505445.2输出电流充电机的输出直流额定电流宜优先采用:10A、20A、30A、60A、100A、120A、200A、400A。6 要求6

10、.1环境条件6.1.1工作环境温度-20+50。6.1.2相对湿度5%95%。6.1.3海拔高度2DB11/T 7522014海拔高度2000m。6.1.4振动和冲击使用场所的振动和冲击环境不应超过GB/T 4798.3-2007中表6规定的3M6级条件等级。6.1.5爆炸与腐蚀使用场所安全距离内不应有有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不应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6.2电源6.2.1输入电压输入电压见表2,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表2充电机输入电压要求交流电压额定值交流电流额定值IN额定频率VAHz单相:220IN3250三相:380IN106.2.2 输入电压不平衡

11、度三相交流输入电压不平衡度不应超过5%。6.2.3频率电源频率变化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工作频率50Hz的2%。6.3功能6.3.1充电功能6.3.1.1充电机应能自动为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6.3.1.2充电机可手动设定参数为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6.3.2保护功能6.3.2.1连接状态充电机应与动力蓄电池系统进行连接状态确认,并应在进行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绝缘检查后,启动充电过程。当充电机检测到与动力蓄电池系统通信不正常时,应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6.3.2.2交流输入过压保护充电机应具备供电电源过压保护功能。充电机检测电源电压符合充电条件时,应能恢复正常工作。3DB11/T 75220146.3

12、.2.3直流输出短路防护充电机应具备直流输出过流保护。当充电机输出端短接时,应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4过温防护充电过程中,充电机的内部温度达到保护设定值时,应自动停机或降功率运行。当温度恢复正常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5反接防护当充电机与动力蓄电池系统正负极反接时,充电机启动后应没有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6断电保护充电机应具有异常情况下快速切断供电电源的功能。6.3.2.7断电重启充电机输入端断电停机重新通电时,不应自动启动充电。人工启动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8输出限流、限压保护充电机应具备直流侧的限流、限压保护功能。6.3.2.9急停断电充电机应设置手动急停开关。6.3.3低压供电功能充电机应能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直流辅助电源,标称电压为12V或24V,低压供电功率不应低于50W,纹波系数不应大于1%。6.3.4监控功能6.3.4.1运行事件记录充电机的监控单元应能储存不应少于100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