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79676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905,申报,商务印书馆,田横五百士,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定军山,1.“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民国建立初期 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A.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B.京师大学堂创办 C.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D.定国是诏颁布,A,C,3.右图是某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

2、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B,B,5.“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聂耳,B,6.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3、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品名称。 (2)从上述的作品中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1)材料一是义勇军进行曲。材料二是黄河大合唱。 (2)爱国主义的精神;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发挥所长,众志成城的精神。,7.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A,8.在1900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

4、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关于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关于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 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9.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史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C,B,10.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B.三联书店 C.京师同文馆D.京师大学堂 11.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废止科举考试创立中国同盟会看到有关狂人日记的评论

5、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 B.C. D. 12.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不妨时常看看。”这里所说的文化娱乐方式是() A.听京戏 B.看电影 C.读报纸 D.赏电视,A,C,B,13.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

6、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答案:(1)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3)废除了封建主义教育。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