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44054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73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编号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 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 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 一、质点 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 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突出物体具有 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于是,对实际物体 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

2、点的条件:物体的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 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 象。 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 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 1,( )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 A 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 B 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 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 D 研究地球公转 E 研究地球自 转

3、例 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 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 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 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二、参考系二、参考系 运动的绝对性 运动的绝对性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 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样用来做参考 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 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 标准性 : 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任意性 : 参考系的选

4、择具有任意性,但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 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统一性, 在同一个问题中, 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 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择用一个参考系。 差异性;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 例 3 下面有关参考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就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 B 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C 不选择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个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D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三 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 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可以以这条直线为 X 轴, 在直

5、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般来说,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 想一想 : 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例如花样滑冰运动员, 要描述他们的位置, 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 1 物理意义: 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定量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 分类及建立的原则 直线坐标系: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平面直角坐标系:物体在平面内运动。 空间直角坐标系:物体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1.2 时间和位移1.2 时间和位移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能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

6、区别 1,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的关系 一 1,定义: 时刻: 时间间隔: 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表示方法 例1, 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下面正确的是( ) A 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长 B 时刻对应位置,之间对应路程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 1min 只能分成 60 个时刻 二 1 路程 : 质点实际运动路程的长度叫路程,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其单位就 是长度单位。 2 位移 1)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3)大小:初、末位置间的线段的长度 4)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例 2 关于位移和路

7、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从 A 到 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置是相同的 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起位移大小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三 矢量和标量 1,矢量 2,标量 2,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例2, 一质点向北走 40 米, 又转弯向东运动 30 米, 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位移大小多少和方向如何? 例 4 从高出地面 3m 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上升 5m 后,最后达到地面。 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以向上为正。 出发点坐标 最高点坐标, 落地点坐标, 上升过程的位移, 下降过程的位 移

8、, 全过程的总位移 以地面为原点: _ _ _ _ _ _ 以抛出点为原点: _ _ _ _ _ _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 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 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

9、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运动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 理解各种速度的含义,有助于后边加速度的学习。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

10、未知运动,用简 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 位移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表达式 2.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及时间的表达式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 问题 1:比较 A 和 B 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 2:比较 B 和 D 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

11、 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 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 3:比较 B 和 C 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 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单位:国际单位:ms(或 ms-1)。 常用单位:kmh(或 kmh-1)、cms(或 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5. 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 1】描述 A、B、C 的运动情况,求 A、B、C 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 负号说明物体速度方向

12、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二、平均速度二、平均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 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百米运动员, 10s 时间里跑完 100m, 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 100m 内的总体快慢, 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 10m/s 的速度匀 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 示其快慢程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 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意义:反映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整

13、体快慢,它是对变速直线运 动的粗略描述。 3、公式: 4、平均速度是矢量 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sm t x vA/5 08 040 1 1 sm t x vB/5 . 2 08 020 2 2 sm t x vC/10 04 400 3 3 t x v 【例2】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 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 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总时间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注意:注意: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我们能不能对它进行准确的

14、描述呢?假如我们 知道了它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整个运动的情况不就很清楚了吗? 三、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 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 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 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看成是很小的一段一段的匀速直线运动,当很小很小时可以用 来代替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 动方向相同

15、 5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例 3】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A.百米赛跑运动员以 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经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 150km/h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 1.2m/s 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 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E.子弹以 800m/s 的速度撞击墙壁 【例 4】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方 向, 试求: 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s v x t20 3 60 1 1 1 s v x t30 2 60 2 2 2 sttt50 21 sm t x v/4 . 2 t x v t x v 前 12s 内的平均速度 第 10s 末的瞬时速度 物体在 t=0 开始从原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历时 2s,接着的 3s5s 内静止; 第 6s 内继续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第 7s8s 匀速反向行驶,至 8s 末回到出发点;在 第 9s12s 内从原点西行做匀速直线运动; (1) OA 段: AB 段: BC 段: CD 段: 负号说明物体向西运动; DE 段: (2) (3)在第 9s 到第 12s 内物体从原点西行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物体在CD段的平均速度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速度、平均速度、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