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437278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2编号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课第一课 消息二则消息二则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一、导入 同学们, 请你们翻到单元导读, 说一说你从这段话里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回答两分钟) 我们现在要学习

2、的就是一种新的体裁新闻。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 视, 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 它使我们足不出户, 可遍知天下事。 那么, 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第一课这两则消息中学习关于新闻的 知识。 (出示课题)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1、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消息的结构,并用所学知识辨析消息结构。 体会消息语言准确、概括、简洁的特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2、出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 府仍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 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 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 起了渡江战役。22 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2 日 2 时,新华 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的战况。 3、新闻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又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本文就是一篇报

4、道及时的消息。 特点: 真实性 时效性 简洁性 2 4、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6、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 很简练准确地(高度概括)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分为:主标、引标、副标) 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指的是新闻结束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7

5、、新闻的五个 W 和一个 H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故 How如何 注意 :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 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 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三、介绍作者三、介绍作者 师 : 大家看到这是两则新闻,潜意识里第一反应,这两则新闻应该是一个记者写的,对吗? 但事实上,作者是谁呢?毛泽东。毛主席有着多重身份,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深度的文人。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到现在还让很多人 叹为观止。 四、讲授新课四、讲

6、授新课 1、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 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 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 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 when 1949 年 4 月 20

7、日 何地 where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何人 who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3 何事 what 解放军南渡长江 何故 why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 how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 “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4、品析语言 (1)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回答,限时十分钟) (2)你认

8、为文中的“已、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 “已”是“已经” ,表明解放军三十万已经渡过长江 ;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 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3) “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溃退”更能 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这些词语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字里行间透出豪迈 的情怀。 5、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 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6、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9、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 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五、当堂检测五、当堂检测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 2、新闻的特点: 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三十万大军”突出了 : 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4、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六、拓展延伸六、拓展延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0、。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一、知识回顾 1、新闻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为主,议论为辅 2、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4、5 个“W”和 1 个“H”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

11、故?(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5 个“W”1 个“H”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5、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 有时可省略。 6、新闻的语言 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能删除的字,一定要

12、删除; 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态; 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的“写作要素” 7、用在新闻的语言上,只有一句话; 简洁明了准确 二、确定教学目标二、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巩固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 2、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理清文章的思路。 3、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检查预习三、检查预习 字词 5 四、进入新课四、进入新课 (一)分析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作用:

13、语言凝练,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 “横渡”显得气势磅礴,胜利豪 情跃然纸上。 (二)分析导语 这篇文章的导语是什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一句话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 第二句话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 区域之广。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 、 “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 ; 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 胜利豪情。 (三)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14、: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发生的原因 :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四)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五)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

15、发起渡江作战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主体部分对三路大军渡江的报道, 表达方式有同有异。 同在哪里?不同又在哪里? 都交代了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战局的发展趋势。 中路军渡江战况写得简略 ; 西路军渡江战况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报道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 论,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 ; 东路军渡江战况写得最详。 这是因为东路军与西路军、 中路军所遇敌军都不同, 战斗激烈, 还因为这里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 “很巩固的防线” 。 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有 必要详写。 (六)语言特点 1、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

16、讨论,概括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五 6 分钟,再举例子) (1)准确: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 30 万人;西路军 35 万人;东路军 35 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 真实、准确、严密。 B、 “西起九江 (不含) ,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 其中 “不含” 有什么作用? 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敌军则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2、对比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一组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 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