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说课稿.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434452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加索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毕加索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毕加索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毕加索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加索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加索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13册中的第七课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毕加索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内容、地位、作用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评述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通过对毕加索生平事迹的介绍和作品欣赏,使学生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在对西方现代艺术多元化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本课将以油画图片欣赏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科书的引导讲解为辅,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向他们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

2、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以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为突破口,多角度欣赏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特点。.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感受西方现代艺术,使学生从艺术形式和现实意义上认识格尔尼卡的

3、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尤其对于现代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是学生理解上最难掌握的。设置目的:鉴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故而能够做到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幅作品也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走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所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幅作品里。二、教法运用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

4、、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做法如下: 1、情境再现法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欣赏的绘画内容与形式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像传统的欣赏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所以我运用了多次的情景模拟和再现,使学生能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过程中感受作品,在情感上达到和作品的共鸣。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所以我在本课中,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对学

5、生进行和平主义的思德教育。三、学法指导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自主探究学习法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

6、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总结,再讨论再总结”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2、合作交流法 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根据本课图片多、资料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作品,从而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作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在这节课上以“欣赏作品描述作品了解作品评价作品”为主要教学环节来展开、深入课题。(一)格尔尼卡1、欣赏作品 表达感受由“人民艺术家”

7、齐白石导入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出示课题,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让学生欣赏并交流,用语言如实的表达学生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将自己不认同的感受如实地写在黑板上。(可能涉及丑、乱七八糟、不好看、恐怖等)设置目的:从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描述和理解作品做好铺垫。2、描述作品 情感共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描述画面:牛,马,灯,抱着孩子的母亲,战士的尸体,跳楼的人等一个战争场面。情景模拟:请学生来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自配台词。设置目的: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作品,从与初步感性认识的反差中帮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了解作品 体验风格

8、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格尔尼卡名字的由来,引出格尔尼卡事件。这幅作品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作品以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法西斯的战争罪行。为什么这样画?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将讨论结论写下来进行发言:画种 形式 线条 质感 肌理(新闻排版的平行线条) 色彩 (黑白灰) 为什么? .艺术形象 寻找、发现、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性的形象。情感教育:将二战时期的图片与画面局部对照欣赏流派 立体主义A、赏析书上牛的变形过程,加深学生的画面中变形形象的理解。B、欣赏毕加索其他的立体主义绘画。C、通过纸杯的变化过程(分割打散重组)体验立体主义绘画,使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绘画特征。设置目的:通过讨论与总结的方

9、法使学生自主探究画面的奥妙所在,这个环节中立体主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亲手绘制纸杯变形的过程,能让学生从认知上认同立体主义的创作原理。4、评价作品情景假设:曾经有一位德国法西斯军官指着格尔尼卡对毕加索问:这是您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反驳:“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教师布置口头评论作业: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毕加索性格的哪个方面?设想一次与毕加索对话,以Hi,picasso,.或“德国法西斯军官”选四至六名学生口头评论。宣布作业:在口头评论作业的基础上,加上画面的描述、介绍,写一段短评,作为日记。设置目的:情景假设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让学生以口头与书面的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使学生能

10、够从理性认识上欣赏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毕加索1、生平:毕加索是个天才的艺术家,自幼学习绘画,被称为“神童”。他如何从写实绘画到创立立体主义这条路一步一步走过来?2、不同时期的作品介绍:毕加索的绘画风格是丰富多样的,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来形容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的多变。3、毕加索其他作品欣赏:油画 雕塑 版画 陶瓷等。4、谈一谈:你认为毕加索是怎样一个人?设置目的:从作品到画家,从画家到他的艺术创作,再从绘画到其他艺术门类,使学生对整个西方现代美术有初步的认识,也为下个环节的课题延伸打下基础。(三)课题延伸1、讨论总结:谈一谈毕加索作品对你的启发2、艺术多元化教育“怎么样”或“好不好”3、总结:艺术的美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而在于是否能引起我们内心的某种感动。设置目的:以学生自主探究的结论出发,从作品格尔尼卡延伸到西方现代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板书设计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格尔尼卡 毕加索 画种 生平 色彩 作品种类 艺术形象 流派立体主义 作品风格情感表达世界和平 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