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43201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97编号上海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八年级第一册八年级第一册 目录目录 让我们起航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第一章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2 声音的特质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 2-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2-3 透镜成像透镜成像 2-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3-2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3-3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3-4 力力 力的图示力的图示 3-5 重力重力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 3-6 惯性惯性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 2

2、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一、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 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 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二、怎样学习物理 (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 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

3、,要力求理 解,应该养成看、 问 、 “为什么” 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 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 科学家对于摆

4、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 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3 2 测量的历史2 测量的历史 一、测量的目的:为了进行可靠地定量比较。 单位:公认的比较标准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而长度测量是基本的测量。要熟记下列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单位有 : 千米(km),(国际单位)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 纳米(nm)等,生活中单位:公里

5、、里。换算关系是: 1Km=1000m=1 公里=2 里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 nm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见的还有:卷尺、直尺、三角尺、米尺、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三会” 。 (1)会观察: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又叫最小刻度) 。 (2)会使用: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零刻线若磨损可以从 其它刻度线量起)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会读数、记录: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3.测量长度几种方法: 普通方法: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或宽。 特殊方法:利用刻度尺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用积累法测细金属线直径。还有积薄成厚法。 辅助工具法:利用三角板配合刻度尺测硬币的直径。 4、误差与错误: 误差: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仪器本身不准确,一些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 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如选择精 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错误是由于操作者不当引起的,可以在测量中改正。 误差不等于错误。 三、时

7、间的测量 4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其他单位如日、小时、分等 1 日=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2、打点计时器测时间: 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计时装置, 在交流电 69 伏条件下正常工作, 振针每 0 02 秒打一个点,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相邻 2 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2 秒。 生活中用秒表、钟表测时间。 四、质量的测量 1、定义;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任何物体都有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 3、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其他单位:吨

8、、克、毫克,公斤、斤。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1 克=1000 毫克 1 千克=1 公斤=2 斤 4、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的是托盘天平,生活中常用的电子称、台秤、磅秤等。 5、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图: 6、天平的使用方法 托盘 平衡螺母 游码 底座 镊子 横梁标尺 砝码 分度盘 指针 5 (1)要放置在水平的台面上。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 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

9、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 0.1 克。加减砝码并 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使用注意: 1.事先把游码移至 0 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 2.左放物体,右放砝码。 3.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在使用天平时游码也不能用手移动。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

10、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6.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7.加砝码应该从大到小,可以节省时间。 8.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9.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10.若砝码与要称重物体放反了,则所称物体的质量比实际的大。 7、测量液体的质量: A、调节天平平衡在水平面上 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m C、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 D、液体的质量为 Mm E、整理仪器 第一章第一章 声现象声现象 6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

11、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 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 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 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

12、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 的计算公式是 v=s/t;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 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 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

13、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 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 : 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 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 :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 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二、声音的特征二、声音的特征 7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

14、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 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 20Hz20000Hz,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 ; 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2、

15、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 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 上讲,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 工作、 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 :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分 贝 ;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 ;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 0dB 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 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 B 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 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 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