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426423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生物教学设计:第八章两栖类 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使学生识记变温动物的概念和冬眠。(2)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3)使学生理解两栖类的特征。2。能力方面(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2)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

2、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为本节的重点。因为:(1)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对青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外部形态,为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的观点以及生态学观点。2。青蛙的呼吸,心脏结构以及生殖发育为本节的难点。因为: (1)青蛙的内部结构与鱼类相比要复杂,学生要理解之,难度较大;(2)青蛙是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通过对其内部结构的学习,为归纳两栖类的特征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观察、

3、类比、归纳的方法进行,但方法运用不易到位,因此理解这部分知识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具准备青蛙生活习性录像;青蛙生活史录像;活青蛙;青蛙捕食的动画或抽拉式模型;青蛙内部结构录像或挂图;大鲵、蟾蜍生活习性录像;青蛙、蟾蜍浸制标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观察活蛙理解形态观看录像理解结构利用录像了解其他动物,归纳两栖类的特征启发学生归纳小结交流答疑2。教学过程说明:()关于课题的引出:本课可播放青蛙生活习性录像,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也可由教师将青蛙、蟾蜍浸制标本出示给学生。同时提问:这些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类动物?(前一问学生能答出,后一问可能答得不准确,教师可

4、点拨)引出课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的概念。(2)关于外部形态的观察教学。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更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学生观察之前,首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然后提出以下问题:青蛙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a.身体分部; b。体色; c.皮肤; d。感觉器官;e.四肢等几方面观察思考;学生完成上面提出的问题后,除按实验七的实验步骤进行外还有哪些改进和增加的实验吗?通过以上观察,归纳后,使学生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明确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建议交流一下增加的实验:将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

5、;将活蝇放入盛青蛙的玻璃缸内;取两只青蛙,将其体表涂上凡士林并将两蛙浸在水中,上面盖上有眼的盖(不让蛙出水面)(此实验应制成动画或幻灯片),学生观察青蛙的反应。增补做的三个实验,进一步说明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特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3)关于青蛙内部结构和生殖发育部分的教学。利用挂图或录像示青蛙的肺部结构,学生可通过观察,联想增补的实验,或回放动画,使学生分析出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学生便可解释出青蛙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了解青蛙冬眠时用皮肤呼吸。出示鱼和青蛙心脏挂图,或播放鱼和青蛙心脏结构的动画,请学生观察、对比,使学生发现青蛙比鱼的心脏多一个心房,但心室中仍有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在一起,由此得出:青蛙比鱼类高等,但青蛙的运氧能力仍较低,所以,青蛙和鱼类均为变温动物。在冬季呈冬眠状态,这也是对不良外界环境的适应。这部分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综合能力。播放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录像,或展示青蛙发育史标本,或剪贴生活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