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2017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复习.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442045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用)2017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专用)2017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专用)2017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用)2017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复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形和地势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全国各类地形中,山地约33%,高原约26%,盆地约19%,平原约12%,丘陵约10%。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

2、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2. 季风气候中国的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of China)中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特别是热力作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是冷空气的源地,形成冷高压,冷空气从大陆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加热迅速,形成热低压,暖湿空气从四周海洋吹向低压中心。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

3、风向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这一变化就形成了中国的季风气候。冬季风 大陆上的冷高压于9 月形成,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风随季节变化而逐月加强,1 月最强盛,每隔710 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 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亦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强盛时可吹到澳大利亚北部,亦即冬季风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气经常混合于此辐合带或热带辐合带,这时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在西太平洋上与北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吹来的凉湿气流相遇后形成一条

4、南北向的辐合线,在这些辐合带上降水量较丰沛。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000 米以下),中国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夏季风4、5 月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其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而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来自3 个源地:第1 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

5、过印度半岛影响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 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 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 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们深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北部及内蒙古的北部,亦即为中国夏季风的北界,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5 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即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 月底或6 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 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 月中夏季风再次北跃到

6、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 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达中国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 个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 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 个月的时间,很快从北向南抵达华南或沿海地区。3. 河流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7、(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中国境内的河流,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条。全国径流总量达27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5.8%。由于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注入海洋的外流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

8、河、淮河等向东流入太平洋;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向东流出国境再向南注入印度洋,这条河流上有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则向北流出国境注入北冰洋。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盐滩之中的内流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2179公里。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为世界第三长河。它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9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长江还是中国东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有“黄金水道”之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

9、64公里,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牧场丰美、矿藏富饶,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黑龙江是中国北部的一条大河,全长4350公里,其中有3101公里流经中国境内;珠江为中国南部的一条大河,全长2214公里。除天然河流外,中国还有一条著名的人工河,那就是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它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4.自然灾害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

10、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因灾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灾害区划看,全国有74%的省会城市以及62%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险地区,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

11、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