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4441913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路线设计说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 S-1第二篇 路线设计说明 9 / 9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要求,在施设内业设计中对其进行了消化、吸收,具体执行情况如下:(1)优化收费广场渐变收窄相关设计,确保线型顺畅。补充收费广场进出收费站房区域专用通道设计。执行情况:执行批复意见,对收费广场段按实际行车道中线进行拟合设计,确保渐变段的顺畅;补充收费广场进出收费站房区域专用通道。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建设单位:江津区交通委员会(2)外环高速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3)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下道口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4)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

2、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贵州省交通厅;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公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 F712006;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 JT/T2792004;路面标线涂料 JT/T280-2004;公路波

3、形梁钢护栏 JT/T 2812007;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BG/T709-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冷弯型钢技术条件 GB/T6725-2008;国家公路网交通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 (交办公路【2017】167号 )。 (5)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一级公路线形标准,路基宽21.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采用公路-级,其余指标应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等现行规范的要求,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项 目单 位规定指标一般路段采用指标公路等级

4、一级一级行车速度60Km/h60Km/h单个行车道宽度m3.53.5单侧硬路肩宽度m0.751.5单侧土路肩宽度m0.750.75中央分隔带宽度m3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200300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m125200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m15001500不设加宽的平曲线最小半径m250250回旋线最小长度m5070最大纵坡%65.329竖曲线凸形一般值m20002000极限值m14001500凹形一般值m15007000极限值m10001050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中桥1/1001/100小桥涵及路基1/1001/1003、路线总体走向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下道

5、口扩建工程位于江津区支坪镇境内,路线起点位于既有支坪互通匝道出口,路线终点位于既有G348(原S106)与平安路交叉处,路线全长1.036km。4、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说明路线测设主要依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4.1、公路用地情况全线用地多为旧路路基、旧路边坡、耕地以及林地。4.2、路线布设的原则3.2.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旧路线形,路线力求顺应地形、与周围景观协调。充分利用既有路基,尽量少占耕地,正确运用线形要素规定值,合理组合各线形要素

6、,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畅、直捷,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益。(1)路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充分利用既有路基,尽量低填浅挖,以降低投资。 (2)在满足一级公路标准前提下,尽量避免拆迁来展线。力求不拆迁水厂,少拆迁房屋、坟地,从而降低工程投资。 (3)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旧路线形标准。3.2.2、平面线形设计:本项目为拓宽改建工程,在充分利用既有路基的同时,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本次升级改造尽量采用单侧加宽,以保证良好的路基条件。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

7、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一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起终点接线段平面线形与衔接道路一致。3.2.3、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充分利用旧路加宽改建,以降低项目投资;起终点接线段纵面线形与衔接道路一致。3.2.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

8、时,各技术指标除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4.3、主要地段路线布设思考3.3.1、路线起于既有支坪互通匝道出口,途经支坪水厂,止于既有G348(原S106)与平安路交叉处,其中K0+507.744K1+036段与国道G348重合,路线全长1.036km。3.3.2、公路的选线主要以提高道路交通运输能力为目的。3.3.3、拟建公路为既有公路扩宽改造工程,所在区域属丘陵地形,路线方案的选择应尽量利用既有公路并与自然地形、地貌协调,少占农田,减少路基填挖高度,保护环境,节省工程投资。4.4、路线布设难点(1)K0+000K0+440段该段为绕城高速支坪下道口匝道段

9、且收费广场位于匝道上,为满足收费广场平曲线半径不小于200m、纵坡不大于2.0%及收费广场按矩形布置,故收费广场段平曲线半径采用200m,且为确保收费广场路拱中线与行车道中线重合,对收费广场段设计线按行车道中线进行辅助性拟合设计,对应桩号为SK0+000SK0+442.819。(2)K0+507.744平面交叉段为满足平面交叉范围纵坡不大于3.0%,收费广场至K0+507.744平面交叉段采用高填方路基,最大填高约20m。4.5、路线平面线形设计指标平面线形设计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并考虑路线附近地形,尽量做到少拆迁,少占良田;在适应地形、地物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表2 平面指标表路

10、线总长公里1.036路线增长系数1.085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2.896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00/1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69.846直线最大长度米117.424全线平面线形均满足一级公路要求。4.6、路线纵断面线形设计本项目的路线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在纵断面设计中我们尽量采用贴合旧路面标高进行拉坡,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路基,获得更佳的路基强度,节约工程造价。表3 纵面指标表平均每公里纵坡变坡次数个3.861最大纵坡%/处5.329/1最短坡长米240不含起止点搭接处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33.631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凸 形米/个1500/1凹 形米/个1050/1全线纵断面线形满足一级公路要求。5

11、、安全设施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它对发挥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公路修建后的便捷畅通和良好运营,同时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设置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基本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式醒目、美观,与公路及周围环境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统一。5.1设计调查过程在施工图测量阶段,我们对沿线的地形地貌、设施、风景区、村庄、公路、平交路口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本路的功能,对交通标志和沿线设施进行了设计。5.2、施工方法5.2.1标志(1)基本规定交通标志的设置应

12、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交通标志一般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并设

13、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需要的一个。 (2)设计原则根据现场调查及交通组成情况,以不熟悉本路线以及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信息的引导,结合路面标线的使用,合理组织交通流,有效提高公路行车安全,使司机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的结构、版面设计考虑其视认效果和美学要求,外形力求庄重、大方和美观。本路段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在标志的布设上重点考虑:及时地给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有效结合路面标线、其他公路设施及路况布置;全线各种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形成整体系统;综合考虑路网中道路的分级与功能,对道路信息进行分级,对交叉口设置指路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