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17582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_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简洁、核心)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频考点,高频考点,高频考点,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 活动。 (2)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 、 3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 、 和 三 个特点。,客观世界,物质性,人,客观事物,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考点梳理,考点(一) 实践及其特点,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3点:,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的不是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纯主观思维活动、物质都不是实践),(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蜜蜂筑巢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一).实践及其特点,3、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实践的基本要素具有客观性 主体人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 手段工具、设备 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一).实

3、践及其特点,3、实践的特征,(2)、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电视、空调、网络)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社会制度的更替),(一).实践及其特点,3、实践的特征,(3)、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4、)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社会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B C D,B,知识回顾,(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形式: 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_。,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_和_。,

5、目的,归宿,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_。,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动力,(3)实践是

6、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_和_。,目的,归宿,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来源=途径,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对实践具 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则会阻碍人 的实践活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 (决定

7、),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梳理,12014无锡期中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A,2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百闻不如一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B C D 解

8、析:C“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的哲学寓意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与之一致;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错误;哲学寓意为矛盾的转化,材料未体现。,32014郑州四中调研把电视屏幕“穿”在身上或做成窗帘,这样的理想已经实现。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一公司联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传统的硬屏变成了可折叠和弯曲的柔屏。这一成果佐证了()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摒弃传统才能实现创新创新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A B C D,A,42014洛阳统考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稀有、昂贵、辐射强、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德国

9、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人们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B,A B C D,52013郑州二模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历时三十多年徒步游历考察大半个中国,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此外他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记述和探索,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

10、更重要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A B C D,D,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 B C D,C,2.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内容:,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特征,追求真理的过程,(一)、认识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

11、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注意:,2、真理的特征,(1).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任何真理都有自

12、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转化为谬误。,(2).真理是有条件的,2、真理的特征,(3).真理是具体的,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B C D 解析:漫画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意思。一般难度较大。但这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因为错误,规律不能改变;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所以正确答案是B。 答案:B,真理和谬

13、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之间 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1、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显隐),2、认识具有无限性,从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与客观(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1)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2)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3)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二)、追求

14、真理,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二)、追求真理,3.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哲理总结,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 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

15、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本课小结,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1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上“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解析:C“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表明认识要在实践中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22014湖南长沙联考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属性 A B C D,B,32014哈师大附中期中唯一两获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宁肯为了写蒙面之城,在西藏生活了2年。他原以为到了西藏肯定能写出不同凡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