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441323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拟人:把XX拟

2、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

3、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

4、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此段在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为:(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

5、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2.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

6、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3. 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4. 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

7、,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15.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16.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17.仿写句子。公式:数清例句的字数。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18.对

8、对联。公式: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19.读图题。公式: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20.探究题。公式: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

9、点。21.概括题。公式: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分析所给的名着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22.名着阅读。公式:要能写出1一6册名着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写出主人公姓名及着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着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23.编短信公式:用“沪”“川”一类的

10、字简写地名。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24.诗文佳句赏析公式: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25.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26.文言句子划分停顿。公式: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27.前后照应。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28.巧设悬念。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29.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30.称谓变化公式: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