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默写练习.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09136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默写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默写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默写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蜀道难1. 蜀道难中促成蜀道修建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2. 蜀道难中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_、_。3. 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飞湍瀑流争喧豗,_。4. 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_,_,_。(二)琵琶行1. 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矝持,腼腆的句子是_,_。2. 侧面描写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句子是_,_。3. 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句子是_,_。4. 写音乐粗重急促的句子是_;亲切细柔的句子是:_ _;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句子是_、_;婉转优美的句子是_;低沉凝涩的句子是_;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_;凄厉的句子_、_。(三)寡人之于国也1. 孟子提出的发展生产的三

2、种措施是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2. 孟子进一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是:五亩之宅,_;_,_,_;_,勿夺其时, _。3. 孟子主张教民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_,_。4. 七十者衣帛食肉,_,然而_,_。5. 孟子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四)劝学1. 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木直中绳,_,_。_,_,_。故_,_。2. 论证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的句子是:吾尝_,_;_,_。登高而招,_ _,_;_, _。4. 论证利用工具的作用的句子是:_ _,_ _,_ _;_,_,_。5. 从正面强调学习要

3、靠积累的句子是:_,_;_,_;_,_,圣心备焉。从反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的句子是:故_,_;_,_。6. 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 _。_,_;_,_。7. 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心的句子是:_,_,_ _,_,用心一也。_,_,用心躁也。(五)过秦论1. 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_,_,_,_,威振四海。2.陈涉起义的结果是_,_。答案(一)蜀道难1. 蜀道难中促成蜀道修建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地崩山摧_、 。2. 蜀道难中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_扪参历井_、_。3. 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连

4、峰去天_、_。飞湍瀑流争喧豗,_。4. 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_,_,_。(二)琵琶行1.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 同是天涯沦落人_,_”这个诗句上。2. 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矝持,腼腆的句子是_ 千呼万唤_,_。3. 侧面描写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句子是_东船西舫_,_。4. 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句子是_弦弦掩抑_,_。5. 写音乐粗重急促的句子是_大弦_;亲切细柔的句子是:_小弦_ _;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句子是嘈嘈切切_、_;婉转优美的句子是 间关莺语花底滑_;低沉凝涩的句子是_幽咽泉流冰下难;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银瓶乍破_、_;凄厉的

5、句子是 曲终收拨当心_、_。(三)寡人之于国也1. 孟子提出的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是_不违农时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2. 孟子进一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是:五亩之宅,_;_,_,_;_,勿夺其时, _。3. 孟子主张教民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_,_。4. 七十者衣帛食肉,_,然而_,_。5. 孟子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四)劝学1. 本文观点是:_学不可以已_。2. 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木直中绳,_,_。_,_,_。故_,_金就砺则利_。3. 论证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的句子

6、是:吾尝_,_;_,_。登高而招,_ _,_;_, _而闻者彰_。4. 论证利用工具的作用的句子是:_假舆马者_ _,_,_ _;_,_,_而绝江河。5. 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的句子是:_积土成山_,_;_,_;_,_,圣心备焉。从反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的句子是:故_不积跬步_,_;_,_无以成江海_。6. 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骐骥一跃_,_;_,_。_,_;_,_金石可镂_。7. 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心的句子是:_蚓无爪牙之利_,_,_ _,_,用心一也。_,_,用心躁也。(五)过秦论1. 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_,_,_,_,威振四海。2. 过秦论中揭示秦迅速灭亡的原因(即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3.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