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40768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课件北师大版20200330332(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主线】,考点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标】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背景: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2.召开:_年12月,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右图) 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3.内容: (1)思想:确立_的指导思想。 (2)政治: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 行_的战略决策。 (3)组织:形成了以_的领导集体。 4.意义:我国从此走上_、建设中国_的 正确道路。,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改革开放,特色社会主义,考点

2、二 对内改革 【课标】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农村,包产到户,1993,现代企业制度,邯郸,考点三 对外开放 【课标】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背景: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2)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_两省实行特殊 政策和优惠措施。 2.开始:1980年,我国决定在_、珠海、汕头、_设置经 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厦门,3.扩大: (1)1984年开放_个沿海港口城市。 (2)1985年开辟_,_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3

3、)1990年开发与开放_新区。 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4,经济开放区,海南,上海浦东,主题二 科教文体事业 【知识主线】,考点一 科技成就 【课标】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_ (右图)培育,被称为“东方魔稻”。 2.“八六三计划”:_年3月,我国提 出并实施。,袁隆平,1986,3.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政 府的战略是以_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_和社会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

4、息化,科学技术,考点二 教育发展 【课标】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1.目的: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2.战略:实施_战略。,科教兴国,3.举措: (1)普及_和发展高等教育。 (2)1986年,_ (3)_年恢复高考制度;设立学位制度,发展_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77,研究生,考点三 文体事业 【课标】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1.文化艺术: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_红旗谱 创业史红岩等。 (2)1981年,_设立。 (3)1991年,“_”开始实施。,青春之歌,茅盾文学奖,

5、五个一工程,2.体育事业: (1)1984年第_届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2)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三。 (3)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23,主题三 祖国统一 【知识主线】,考点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课标】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 (1)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_提出。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 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 政区仍然保持_制度。,邓小平,资本主义,2.港澳回归: (1)依据:“

6、_”。 (2)史实:_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下图一);_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 仪式(下图二)。,一国两制,1997,1999,考点二 海峡两岸交往 【课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基本方针:“_,_”。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3.目标: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_ 创造条件。 4.成果: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一个良好的局面正初步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家和平统一,主题四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知识主线】,考点一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课标】说出我国颁

7、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1.新宪法颁布:_年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 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重要法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事诉讼法_等,初步建立起 我国以_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宪法,考点二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课标】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 业观念。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就业制度: (1)就业方针:实行“劳动者_就业、市场调节

8、就业、政府 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_的就业机制。 (2)就业观念: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_ 获得工作岗位。,自主,市场导向,公平竞争,2.社会保障制度:我国以养老、_、失业保险和_ 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城镇职工_制度开始 在全国范围建立。,医疗,社会救济,基本医疗保险,考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课标】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史实: (1)_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 _(右图)。 (2)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作用: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良好形象。,1991,亚太经

9、合组织,考点四 邓小平理论 【课标】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指导思想。 1.提出:中共_大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 个科学称谓。 2.地位:指导我国_和社会主义_的光辉旗 帜。,十五,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考点五 衣食住行的变化 【课标】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要旨点拨】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

10、义建设事业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生命力。,3.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事实证明,发展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5.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内容的丰富,其原因除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外,还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民为本的思想、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和平稳定的环境有关。,1.党史上两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拓展归纳】(1)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载入了史册。 (2)

1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一个伟大的开端,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两次会议的精神,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2.20世纪的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拓展归纳】(1)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

12、民从此富起来。 (2)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三位历史伟人共同的追求。 (3)三次历史性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拓展归纳】分析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得出: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等。,1.如何认识我国的改革开放? (1)我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

13、节和政策,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3)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一项基本国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道路。,2.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1)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从小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 (3)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4)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3

14、.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国家的统一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边疆开发、民族和谐、抵御外国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一、选择题 1.(2012资阳中考)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 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

15、中共“十五大”,【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2013宜宾中考)请仔细观察右图 “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 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是为了纪念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分田到户”的字据而创作的。故本题选D。,3.(2013泰州学业考)“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特区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80年,深圳被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