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最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406753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最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最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最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最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最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第一讲:自信是成功之基 成功是成功之母【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五册自信是成功之基 成功是成功之母。一、教材分析: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

2、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

3、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二、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三、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引起家长情感的共鸣。2、情境感受法:创设生动情境,加深对事情的反思和

4、感悟。3、讨论交流法:在交流中对孩子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4、系统讲述法等:结合“专家支招”部分,让家长掌握科学而准确的方法 。第一讲:帮孩子解除烦恼一、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信赖度逐渐下降,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渴望朋友之间的友谊,异性之间的情感也在悄悄萌芽,他们普遍遇到了朋友交往的烦恼和困惑。家长怎样重视孩子友谊的发展?如何引导孩子与异性间的交往?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二、教学目的: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去经营友

5、谊。2、当孩子喜欢上某个异性或被某个异性喜欢时,家长知道应该怎么办,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三:教学重点:让家长了解孩子出现了交往矛盾和早恋问题时解决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交流法 对比法五、教学建议:一、首先可从孩子在交友和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切入,声情并茂地讲述或录音播放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两个案例故事。引导家长讨论交流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出几种可能的处理方式让家长选择:2、不加理睬。3、暗中翻看孩子的日记以寻求线索。4、警告孩子不许这样那样做。5、和孩子好好沟通。6、去找孩子的矛盾者或追求者,警告他不要招惹自己的孩子。7、告诉老师。 家长选择后

6、,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交友的困惑,没有偷看女儿日记或找老师,而是采用和女儿交流的方式,认真倾听女儿的心事,体谅女儿的烦恼,与女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去体谅朋友的感受,让孩子理解了朋友的做法。并对孩子友谊的发展给出了两种可行的建议:修复友谊或重建友谊。第二个故事中的父母,面对自己有了早恋倾向的孩子,没有采取简单的粗暴的硬性阻止的方式,而是温和地甚至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和孩子探讨异性情感的问题,自始至终本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则,将女儿对异性同学的好感转变为其努力

7、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疏导教育,让女儿能够“自我觉醒”,消除烦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二、引导家长快速默读“专家讲堂”,然后分析讨论共商对策: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去经营友谊?怎样疏导孩子的早恋问题呢? 针对讨论,概括小结:经营友谊的对策:1.引导孩子结交好朋友。2.教育孩子自身要宽容,不以自我为中心。3.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不要“哥们义气”等等正确引导异性间的交往:1、让孩子了解与异性交往的原则:(1)反对“男女授受不亲”,重视“男女有别”。(2)最好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3)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过于波动的接触。2、不要给孩子乱贴“

8、早恋”的标签。3、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应做到:理解、关爱、沟通、引导。4、大方的和孩子谈心:讲讲青春期爱情的特点;如何摆脱小朋友的亲爱和约会;疏远恋情的方法有哪些等等。以上问题,可适当补充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深化理解。1、教材中仇恨袋的故事。2、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故事,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故事等。3、早恋荒废学业的例子;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早恋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五、家长现身说法: 判断异性交往的正误。谈谈在对待孩子交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六、作业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教育的书。2、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和同学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并谈谈你打算怎样让孩子认

9、识并改正这些问题?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一、教材分析: 本讲的两个案例故事是我凭什么让着他和我也想上培训班。第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私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家长的冲突。好在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待孩子平静了,诚恳地向女儿道歉,并通过进一步地交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遇到问题,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第二个案例故事发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冲突。家长换了个角度解决问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周围能够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调动了孩子的爷爷教胡琴,利用电视上的“学英语”节目学英语,尽量满足孩子特长发展的需要。两个案例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时

10、,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讲,使家长认识到换个角度看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换个角度看孩子?如何教会孩子也学会换位思考。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孩子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是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在具体的家教中能够换个角度看孩子是教学的难点。四、教学方法:案例法 对比法 谈话法五、 教学建议:1、角色扮演,情景演示:两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家长交流:这两则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2、教师现场调查:你在遇到以上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3、针对家长发言,教师结合“教育故事”和“专家课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为什么要换个角度看孩子?家长应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呢

11、?归纳总结: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好处:(1)、能够避免和解决矛盾,赢得友谊。(2)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3)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父母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共同概括具体做法:(1)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单方意愿强加给孩子。(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3)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合理的满足。4、引导家长参与出谋划策:我们家长了解了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那么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呢?引导家长发言讨论后总结:(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2)家长要以身作则。(3)让孩子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4)行为指导法和实例引导法等。5.案例拓展:(1)教师自己的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事例。(

12、2)农村雕塑家的故事,伟人逆境成才的故事等。6.亲子作业:(1).和孩子共同读孩子,别抱怨,分别写出自己的体会。(2)你的孩子在先天禀赋上有哪些劣势,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看待这些劣势?第三讲 成功是成功之母一、教材分析: 本讲包含的两个案例故事是哎,又要考试了和我为家长弹古筝,反映的是孩子的考试焦虑现象和孩子在兴趣特长方面喜好的变化。教材首先从孩子的考试焦虑说起,继而指出了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踏着“成就感”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具体措施。从而让家长明白,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成功更能给一个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成功的信心,成功更能鼓舞一个人从成功走向成功!一个

13、个不断的小成功,最终将累积成人生巨大的最后的成功!二、教学目的: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考试焦虑方法;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四、切入点:由关于“成功”的话题和孩子对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切入。 五、教学建议:关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一下我的两点授课感悟:一、关于对教材授课时间安排的一些调整。 期中考试过后,学校安排了一次家长课程开课,我就选择了教材的这一讲,为什么呢?因为其中考试刚刚结束,当时我们班试卷发下后,我刚刚要求学生回家让家长签名,班中部分同学就很担心,真正出现了教材中说的“考前慌慌,考后忧忧”的情绪。而如何消除

14、孩子的考试焦虑在这一个时机正是向家长进行授课的最佳契机。(而上学期开学之处的那次授课,我选择的是教材的最后一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这一讲的第一个案例讲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从四年级升入五年级,学生面对的是一批新的老师,而原来老师的班级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难免会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一部分学生也许会不适应新的老师。通过和家长对这一讲内容的探讨,寻求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谅解和支持,协调师生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关于如何利用好拓展案例的问题。对于这一课的教育,我是这样利用拓展案例的。1、展示孩子习作,让家长倾听孩子心声。 这一讲内容开课之前,我让学生把试卷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后,布置了一次

15、小练笔:当爸妈面对我的语文试卷,要求学生真实地记下当时父母的表现。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份习作,不点名在会上读给家长听,来说明形成孩子考试焦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具体指导家长怎样取长补短,来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 我摘录了其中一位孩子的习作内容:“当妈妈看我试卷后,马上皱眉头,打了我好几下,说:以后别叫我妈妈了,我没有你这个儿子。妈妈把我的试卷做成了团子,然后我在外面站了几十分钟,妈妈出来签了字,我发现妈妈出来写的时候手是抖颤的。然后就一直没跟我说话。我每一次都想好好学习,可是那只是三分钟热度,爸爸妈妈对我真诚的笑容越来越少见了。可我三年级学习也很好的,四五年级我到底怎么了? 这段文字对这位学生的家长触动很大,虽然我在课上读的时候没有说谁写的,但是课程结束了,孩子的爸爸主动留下了,问这文章是不是他儿子写的。得到肯定后,决心以后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来教育孩子。后来期中考试之后这一段时间,孩子有了一定的进步。2、展示孩子才艺,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成功。 本讲教材的第二个案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