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9821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中国古代部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二轮通史模拟训练(一)(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3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 )A郡县制 B皇帝制 C三公九卿制 D分封制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

3、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7.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 王位世袭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C. 选官制度D. 监察制度8.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都江堰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

4、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10.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11.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

5、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12.某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发生于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13. (2012日照调研)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14.今(明朝)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6、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明朝禁止对外贸易 B政府特许与进贡国家有限贸易C禁止官商对外贸易 D希望外夷向天朝上国朝觐纳贡15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A“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B“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C“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D“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16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教化的重要性17.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

7、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A韩非子 董仲舒 B韩非子 孟子C老子 董仲舒 D荀子 庄子18.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韵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19.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8、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20.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1.(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A. 发明造纸术 B. 发明司南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2

9、2.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与宋末郑思肖画作无根兰相类似的是( )无根兰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C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2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24.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

10、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25.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人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A清兵入关 B军机处的设立 C八股取士 D徽班进京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

11、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 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至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一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评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 (15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

12、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

13、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4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4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