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98015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1-29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训练题(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基础精典)“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出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学伦理道德答案D2(汉中模拟)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永馨。”此人应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答案C3(河北衡水中学三调)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

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解析从材料中的春秋、老、庄、参禅等信息可知德清禅师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答案A4(南京月考)以下是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指()。A董仲舒 B朱熹 C陆

3、九渊 D王阳明解析材料中“师”的意思是,“理”在“气”先,由“理”生“气”;“理”在“气”中,相互依存。“气”是物质材料(金水木火土),“理”是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这反映了朱熹的理学思想。答案B5(张家口模拟)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图片材料、综合分析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属于中等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有重要影响。从图片中明朝儒学家籍贯主要集

4、中在江南,可以判断这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密切关系。隋唐时江南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南移;明清得到进一步巩固。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6(长安一中月考)“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黄宗羲原君)。这说明黄宗羲()。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C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

5、的君主现象D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利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解析黄宗羲称赞的是古之君主“以天下为主”“为天下”人尽义务,反对的是后来的君主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的做法。也就是说黄宗羲强调的是义务与权利主次先后的问题。所以选D。答案D7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答案B8(唐山模拟)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

6、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黄宗羲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对人治的,因此A、B两项都很容易排除。而君主立宪思想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10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7、,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明清之际思想家的经世致用的主张符合其要求。答案A11(宁德模拟)下图为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的字,这些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有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C D解析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重人自身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的说法是正确的。朱熹的题词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

8、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答案A12(福州质检)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如果从此材料角度理解,它反映出了“理”在社会上的表现为“三纲五常”。答案C1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9、()。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解析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信息的理解。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原,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答案C1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这话的高度概括,这是民族责任感的体现。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5分,共25分)15(河北承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

10、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贽的历史观主要包括哪些?(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悲观”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11、(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抨击孔子,另立褒贬”说明李贽的观点主要是抨击孔子,材料作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对李贽思想进行褒贬。第(2)问考查李贽思想形成的环境,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背景。答案(1)历史观:抨击孔子、民本思想。(2)原因:政治上:明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工商业者成为重要力量;文化上:明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识分子逆反。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12、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3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3分)(3)理学又

13、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3分)(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3分)(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3分)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其序君臣父子之礼,不可易也”来概括;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大一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来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天理”来回答;第(4)问根据材料四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信息来回答;第(5)问结合四则材料的时期及该时期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概括归纳。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