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39711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要点:,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三、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政治、礼教与宗教 四、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第十三讲 中国饮食文化,.,2,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3,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 造巢 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 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2.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了动物。 主要烹调方法:炮、烤,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煲:用泥裹后烧 用石臼

2、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4,4.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 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 发明耒耜,教民稼穑,是最早的农具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专门的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3.伏羲氏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5,5.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 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 “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陶甑,汽柱甑,.,6,6.夏、商、周时期 从新石器

3、时代直到殷商时期,人们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烹饪方法也非常少 。 周代石臼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7,周代肉类加工更为考究,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 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 周代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当时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4、8,周代烹饪方法已非常多样,主要有煮、蒸、烤、灸、炸、炒等。因周代贵族将饮食归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颇受重视,并为此多有明文定制,如礼仪内则将饮食分为饭、膳、羞、 饮四部分; 而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9,7.春秋、战国、秦朝时期的饮食文化 在北方,古齐鲁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 在南方,楚人称冠,中原没有任何一国的文化比楚人更多姿多采,楚国东滨大海,西拥云贵,南临太湖,长江横贯中部,水网纵流南北,气候寒暖适宜,土壤肥沃,占有今天的“鱼米之

5、乡”。“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10,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 秦国的统一大业进行到后期,为了显示出始皇帝的文治武功,秦国进军岭南,和当地的土著进行多年的战斗及文化交融。赵佗发兵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当下广东的饮食文化,其实就是由赵佗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烹饪艺术和器具引入岭,结合当地的饮食资源,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成了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1

6、1,周秦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 百姓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五谷”即:黍、稷、麦、稻、菽,为我国的传统粮食作物,相传为黄帝所开创种植。 )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12,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太官令下设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 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 “八珍”:因时代和地域不同而不同。八种珍贵食材。,8.汉,.,13,这一时期是中国饮

7、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大交流。 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两脚垂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14,9.唐,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出自汉代人对从西域传入的食品的一种说法。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

8、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酒家胡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使得中国古代饮食又平添了几分甜蜜。,.,15,旧唐书苏环传: “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这就是说,大臣初上任时,为了感恩,向皇帝进献盛馔,叫做“烧尾”烧尾宴,.,16,宋代的宫廷饮食,以穷奢极欲著称于世。如皇帝,“常膳百品”、“半夜传餐,即须千数。” 我国最有影响的“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10.宋、辽

9、、金、元时期的饮食文化,.,17,辽金的饮食水准要粗劣些。以肉食而言,“炙股烹莆,以余肉和綦菜,捣臼中糜烂而进,率以为常”。即使给有身份的人吃的肉粥,也是 “以肉并米合煮之”,“皆肉糜”。平日里所吃的半生米饭,竟要“渍以生狗血及蒜”。 元朝,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 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18,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 同时又混

10、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 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11.明清,.,19,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八大菜系”,以后再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尽管菜系繁衍发展,但人们还是习惯以“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来代表我国多达数万种的各地风味菜。 八大菜系:鲁、川、苏、粤、浙、闽、湘、徽。,.,20,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中,器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或者说饮食器具本身就参予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

11、,如果没有历代工匠在食具上的苦心经营和革新创造,中国饮食文化将会大为逊色。,饮食器具发展史,.,21,灰陶釜、灶,是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 新石器时代的汉狩猎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双耳小口尖底瓶两边的耳孔吊着绳子,放进河里入了水,陶瓶便会立起来,可见当时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22,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讲究饮食礼仪,闻名遐迩的青铜器工艺达到全盛期,由甑与鬲结合而成的甗,已发展至青铜器制。 在春秋后期,已有饺子出现,而当时祖

12、先开始懂得吃面食、云吞及粉食了。由于这段时期注重礼祭,出现了许多酒器,如戍马铜觚是饮酒器,铜匜用以盛酒,而窃曲纹龙首三足铜盉h 是调酒器。最特别的是铜冰鉴,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冰酒器,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最原始的“冰箱”。当然亦可以在鉴腹内加入温水,使缶内的美酒迅速增温,成为冬天时饮用的温酒。,甗yn,.,23,汉代较特别的有铺首衔环铜方壶,是当时的铜烤炉,另外汉代陪葬品陶灶,反映出当时人们已有完整的炉灶设备,这座船型的陶灶是南方流行的款式,而北方只用简单的长方型炉灶。 隋唐是中国文化与国势强盛时期,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进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种大增,建立不同饮食流派,当时已普及

13、高足桌、椅,加上宴会菜式丰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变为多人围桌合食的形式。当时着重华丽的生活,金银及玻璃器皿相继出现,并且造工精巧。,陶灶,铺首衔环铜方壶,.,24,盛“吃”的繁荣 雅“吃”的典雅 艺“吃”的艺术 精“吃”的效益 奇“吃”的奇异,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二、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25,2.中华饮食文化基本内涵,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看,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26,三、中国岁时饮食文化,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

14、 2、顺应时令:冬至馄饨夏至面 3、怡悦亲情: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 4、寄托情怀: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27,1.享受自然:尝新与荐新,春季:樱桃与春笋 夏季:立夏 秋季:五谷,尝新就是品尝新收获的果实。,荐新就是以时令新物祭祀祖先。,寒食节或清明节是一般百姓最固定的荐新仪节。,表现的都是人们面对收获的喜悦心情。,.,28,夏至食冷淘面。 伏日有凉冰、冰果、绿豆汤、过水面暑汤和新莲等。 十月朔日,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 冬至以馄饨最盛。 腊日的腊八粥和腊八蒜 。,2.顺应时令: 冬至馄饨夏至面,.,29,3.怡悦亲情: 年夜守岁合欢与中秋赏月团圆,除夕合家欢家宴称年

15、夜饭或年饭 。守岁到了天明,已是大年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中秋、清明、重阳、冬至、腊日等节日的饮食活动,都以家庭范围为主,非常强调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 中国传统的岁时节日所设计的饮食活动,强调增进家庭和睦氛围。,.,30,4.寄托情怀: 春盘、重阳糕与百事大吉盒儿,春盘,重阳糕,百事大吉盒,银钱饺子等等,种种节日饮食活动,都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31,小 结,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盛、雅、艺、精、奇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精、美、情、礼 三、中国人吃的讲究: (一)味觉的体验 (二)中国岁时饮食文化 1、享受自然 2、顺应时令 3、怡悦亲情 4、寄托情怀,.,

16、32,四、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政治、宗教与礼仪,1.饮食与政治,“问鼎中原”、 “染指于鼎”、“群雄逐鹿” “鼎食人家”、 “钟鼎山林,人各有志 古今英雄们都喜欢以饮食之道来比喻国家大事与政治谋略。由此可见,饮食与政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很多的政治活动均与饮食有关,每朝每代,都有那么几顿足以载入史册的饮食行为,如果少了这几顿饭,历史或者就将因此而改写。,.,33,载入史册的几顿饭,“二桃杀三士”,“杯酒释兵权”,“满汉全席”,“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饮食之于政治,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立国须以食为本,安邦应循食之道。 其次,立国须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34,(商鞅主张)使商无得籴(买进),农无得粜(卖出)。农无得粜,则窳惰(懒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丰收之年)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歉收之年)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商君书垦令,农业政策的演变,.,35,(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 之业,士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