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358406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促进自身发展的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显露。农村信用社如何完善经营体制、谋求更快更好发展,以更强大的实力,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云山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一)服务网络遍布城乡。截至2006年6月末,全市13家信用社资产总额392.13亿元,负债总额373.29亿元,员工人数4945人,各类分支机构479个,遍布全市13个县市区的124个乡镇,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营网络。(二)业务规模快速

2、膨胀。到2006年6月末,全市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34.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4.9亿元,分别比2002年同比增加116.41亿元和60.21亿元,增幅分别达到53.39%和42.4%。在传统存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他业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代收费、票据贴现、外币业务、代理保险业务、货币市场业务等。(三)电子化水平明显提高。截至6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全部顺利实现大额支付系、小额支付系统、省网内联行系统、全国电子汇兑、省辖特约联行等系统上线工作,资金清算效率明显提高,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已设立ATM自动柜员机54台,遍布全市各县市区,全市信用社系统累计发卡量达到33.2万张,上半年交易额达到

3、52378万元。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四)发展基础不断稳固。全市农村信用社立足服务“三农”,准确市场定位,不断夯实经营发展的内在基础。近年来,全市信用社先后评定35个信用乡(镇),1881个信用村, 49.89万户信用户。2003年至今,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18.2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373.98亿元,小额信用贷款11.79亿元,农户联保贷款16.26亿元。先后扶持培育了“奶牛养殖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海水养殖基地”、“大棚樱桃”等几十处高优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和规模经济区,支持农户达到147.5万户,农户贷款面达到23.8%,扶持龙头企

4、业60多户,充分强化了“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的链条带动效应。全市信用社经营发展与“三农”发展的契合度不断提高,“社农双赢”的格局日益明显,为信用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后劲。(五)经营管理机制日益完善。近年来,全市信用社紧紧围绕机制建设,大力加强了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取得一定成效。建立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完备的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内控制度体系,建立并推行了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和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及费用控制制度,不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二、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自有资金不足与农村、农业发展大

5、量资金需求的矛盾。农村信用社担负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但农信社组织资金日益困难,缺乏支农后劲。一是在政策方面,我国许多现行制度不利于银行间公平竞争。如国家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财政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的有关款项不允许存在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在与国有银行存款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在自身内部经营方面,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单一,信用工具落后,金融创新困难重重,市场竞争力弱。不仅市区里面无法与商业银行抗衡,而且大部份农村资金倒流进城。三是在外部经营环境上,由于受清理整顿农金会的影响以及部分商业银行不正当的竞争宣传,农信社信誉受到贬损,公众支持率下降,存款逐步向商业银行转移,市场份额

6、呈下降趋势。农信社自有资金短缺,直接制约了农业投入,导致农业生产环节脱节,无法保持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二)贷款的手续繁琐与农业生产及时性的矛盾。在防风险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必须要有严格的贷款手续来保证。况且这也是依法放贷、合规放贷的要求。这就使防范风险与贷款要求简化手续之间形成矛盾。尽管我们鼓励信用社积极发放担保和小额信用贷款,但由于风险因素的制约,目前农信社贷款种类仍然是以质押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为辅。再加上农信社目前过分集中贷款审批制度,相对于大额贷款而言也许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但对于农户小额贷款而言,并没有降低风险,却增长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效率。因为农业生产呈周期性、季节性特

7、点,农户要求即时贷款,及时投入,而贷款的手续繁琐往往贻误农时。这种低效率运作已经引起部分农户的不满。他们迫切需要农信社简化贷款手续,以适应农业生产性需求。(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和农信社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矛盾。目前我市大部份县(市)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仍处在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尚未形成,离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造成农户贷款风险较高,信用社资金风险控制难,且回报率低。而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效益为目标。这就造成农业的高投入与农业低产出矛盾,直接制约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提高。既要加大服务力度,又要确保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性,是当前农信社支农工作中亟

8、待解决的一大矛盾。(四)金融服务多样化、优质化与农信社经营劣势凸现的矛盾。随着广大农户金融意识普遍提高,他们需要多样化、优质化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效果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低、服务功能弱化等,如何克服农信社经营劣势,促进农信社稳健发展,支持其为“三农”提高优质金融服务,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支农过程中亟需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五)农户贷款难与农村信用社惜贷、惧贷、投向偏差并存的矛盾。目前在基层农村,农民贷款难依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经营偏离“三农”方向。有些地方的农村信用社在

9、贷款投向不是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是将大笔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搞所谓风险投资,对广大农民迫切的贷款需要,不是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积极探讨农业贷款新思路,而是简单认为农业贷款风险大,管理困难,而不按国家有关农村金融政策进行经营。偏离了支农服务方向,不为农村服务,不为千家万户农户服务,不仅失去了自身经营优势,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导致贷款回收困难。二是支农的认识上有偏差。一些地方社在信贷考核上责任和利益不对称,只罚不奖。贷款责任仍无统一明确的定性标准和可操作性的定性方向,随意性较大,奖励措施不配套。加之社会信用的普遍下降,信贷人员面对小额农户贷款仍然畏难发愁。“恐贷、惜贷”心理无法消除,贷款

10、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挫伤了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制约了农户贷款投入。三是信贷人员少,贷款服务跟不上,这种现象在贫困地区更为普遍和突出。(六)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政策取向与历史包袱沉重的矛盾。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政策取向和市场定位就是为“三农”服务。但农村信用社要真正担此重任还长路漫漫,任重道远。主要原因是自身问题积重难返。一是资产质量低下,历史沉淀多。虽然人民银行对信用社实行政策扶持,置换了一些不良资产,但由于部分信用社票据置换前没有如实反映不良资产状况,随着联社经营的不断规范和票据兑付的严格考核,历史沉淀的不良资产又暴露出来,造成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二是前些年农村信用社支付的

11、保值贴息弥补速度缓慢;三是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往往总是“雷声大、雨点少”,或者是某些所谓扶持只是在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减轻信用社的负担。这一系列重负使农信社在支农工作中显得有心无力。 三、更新观念,完善体制,努力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提高认识,增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紧迫感,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首先,农村信用社要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逐步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完善经营体制,规范股金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提高资产质量,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尽快拿到人行票据资金,实现“花钱买机制”的改革目的。同时改革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农村信用社

12、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其次,要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紧要任务来完成。目前尽管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任务还很重,但农村信用社改革应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因为近一个时期以来,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上。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表现是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处于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这场变革将对我国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广大农村走上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道路起到关健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信社成为农村资金畅通的主渠道功能,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二)调整相关经济金融政策,尽快落实对信用社扶持政策,为农村信用社支农创

13、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一是,调整利率和税收政策,继续降低农信社税收,减或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加信用社自身积累和经济效益水平。二是,落实化解信用社包袱政策。建议参照商业银行做法,组建农村信用社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国家适当拔补资本金实行控股,扶持发展。三是,在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的前题下,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其期限不能太短,并以一年以上为宜。要适应农产品生产周期,允许跨年度使用。且当农村遭受自然灾害时,允许延期归还,从实质上体现中央银行对农信社的扶持。四是,支持信用社进一步拓展业务功能,完善结算渠道,加强全国农村信用社的

14、区域联系,方便农信社灵活调剂资金,增加融资通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三)转变观念,加大支农力度。一是要树立贷款营销、贷款效益和贷款风险的观念,帮助农户正确分析市场走势,把握好贷款投向,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信贷结构,及时避免和防范化解,风险确保贷款投放出去能产生效益。二是要完善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要简化贷款管理办法和和审批程序,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完善服务手段。积极要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小额信用贷款、个人担保贷款、联合担保贷款等贷款品种,做好贷后跟踪服务,帮助农民管好、用好贷款,切实增加收入。三是要壮大实力,扩大规模。从过去单一支持农业、种植业的“小农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大农业”观念

15、,集中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支农层次,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影响大的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化。(四)要正确处理地方政府与农村信用社关系。地方政府要把农村信用社看作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用优惠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化解风险,实现扭亏为盈,使地方政府成为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坚强后盾,对那些有偿还能力,但逾期不还的单位和个人,要综合运用宣传、整治、法律等手段,作出严肃处理,为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解决后顾之忧。(五)积极完善支农配套措施。要大力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法人机构治理的新途径,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工程,增强农村信用社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村信用社逐步走出困境,增强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