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4434637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第八单元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内容教学

2、要点课时教学建议25古人谈读书1.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2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古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26忆读书 1.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培养读书的兴趣。2课时 弄清文章的顺序,品味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27* 我的“长生果”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

3、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为内容。重点是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1课时 用清晰的语言,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把人物的特点及喜欢的理由介绍给大家。习作1.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章。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2.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1课时 提示学生推荐哪些内容能让别人接受。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语文园地1.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2.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3.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4.增加积累

4、。1课时 学会把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生动形象。 扩大积累。25 古人谈读书课题古人谈读书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出示课件3) 新课教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6、好学 是知也 识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3.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生总结,汇报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汇报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四、拓展。(出示课件6)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生畅所

7、欲言,师进行指导五、作业1.背诵这两部分。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 ch xi wn( ),每个教育者都要hu rn b jun( )。不用心sng d( )对我们来说q b sh( )浪费时间?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三、对号入座。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答案: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

8、倦 诵读 岂不是二、1.智慧 2.说 3.随意三、1. 2. 3.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导入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新课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

9、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生总结,汇报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师加以引导,生汇报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

10、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生畅所欲言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六、作业背诵这三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内容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古人谈读书 二 眼到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加以论证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1.我们做事要有hng xn( ),不能半途而废。2.每个人都有qu din( ),我们

11、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盖士人读书( )2.第三要有恒。(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_参考答案:一、1.恒心 2.缺点二、1.读书人 2.恒心 3.下等、劣等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教学反思基础积累大巩固(总第 课时)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ng d( )诗书的时候,要有hng xn( ),要有毅力,二者qu y b k(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 ) ( )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四、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ng y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