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43943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梯级巩固 课后落实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四单元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13福建检查)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塑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读下图,完成12题。1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的是()ABC D2在干旱环境下形成的是()A BC D解析:第1题,溶蚀桥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第2题,蘑菇石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答案:1.C2.D(2013合肥市高三调研)下面的左图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

2、完成35题。3左图所示岩层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b、c、d、aCc、d、a、b Dd、a、b、c4右图所示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A甲 B乙C丙 D丁5形成左图所示地下洞穴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A BC D解析:第3题,就沉积岩c、d来讲,c在下层,年龄老于d层,岩层a穿过c、d岩层,岩层a比c、d形成晚,岩层b又将岩层a切断,说明b形成晚于a,综合可知a、b、c、d四岩层由老到新为c、d、a、b。第4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乙、丙、丁、戊依次是变质岩、岩浆、岩浆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第5题,石灰岩中的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应该选C。答案:3

3、.C4.C5.C(2013泾县中学第三次月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三大类岩石。回答67题。6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e环节在海岸带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Bg环节属于内力作用Ci、h、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D两种岩石可以相互转化7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A汛期时e环节输送量减少Bh、k环节加强Ci处岩块上升加速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解析:第6题,e环节在海岸带地区主要为沉积作用;g环节为固结成岩作用,不属于内力作用;、代表三大类岩石,则分别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岩浆岩可转化为变质岩,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第7题,若乙处植被遭到破坏,则保

4、持水土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甲处淤积严重。h、k环节的变质作用和i处岩块升降均为内力作用,与地表植被状况无关。答案:6.C7.D(2013武汉三中期末考试)读图,回答89题。8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 BC D9图中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解析:第8题,为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9题,为火山,为流水侵蚀,为流水堆积。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答案:8.D9.C10(2012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

5、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2013江西临川一中模拟)下图为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飞行器拍摄的火星表面景观图,图中近圆形景观直径约为800米,据此回答12题。1图中中心地区网格状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可能是()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2P地附近没有形成图中中心地区网

6、格状景观的原因是()A岩石颗粒小 B土层较薄C坡度较大 D地形平坦解析:第1题,火星上没有液态水,所以不可能是流水作用;图中网格状景观类似于沙垄景观,推测可能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第2题,坡度大导致沙土难以在此堆积,所以在P处没有形成图中网格状景观。答案:1.B2.C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断层的发生砂岩沉积页岩沉积岩浆的侵入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BC D4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页岩属于变质岩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

7、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变质岩解析:第3题,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第4题,图中石灰岩、砂岩、页岩均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答案:3.C4.C5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全长近6400千米。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

8、不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东非裂谷带示意图。材料2:死海附近地形剖面图。(1)下列材料说明了东非裂谷带的成因但序号排列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将序号正确排列。地质历史时期,这里地壳运动活跃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地下熔岩不断地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2)说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与东非大裂谷形成原因的差异,并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原因。(3)东非大裂谷谷底在非洲以哪种气候类型

9、为主?这里动物会定期迁徙,场面蔚为壮观,分析迁徙原因并说明如何迁徙?解析:(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过程为:地质历史时期,这里地壳运动活跃,地下熔岩不断涌出形成熔岩高原,上升的熔岩向两侧流动形成张裂、断陷,断陷部分形成裂谷带,裂谷带一直在向两侧扩张。(2)东非裂谷带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是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流水不断侵蚀而形成的。(3)东非裂谷带谷底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它分干、湿两季,地面植被也有明显季节变化,导致动物每年都迁徙。答案:(1)(2)东非大裂谷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内力作用下(板块挤压)北美西部地区地壳

10、抬升,外力的流水侵蚀作用不断下切侵蚀。(3)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水草肥美,干季降水少草木枯黄,动物逐水草而居;赤道南北两侧热带草原干湿两季出现的时间不同,北半球夏半年北迁,冬半年南迁。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岩,判断理由是_。(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岩。(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其理由是_。解析:(1)读图可知,A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2)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3)A、B接触地带可能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4)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答案:(1)沉积具有层理构造(2)标注略。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岩石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表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3)变质(4)A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5 -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