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4359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讲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下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2北京东城区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1关于该县土地资源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耕地所占比重最大B林地总量大,人均少C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D山地多,平原少2图中耕地所占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政策市场影响城市化进程土地退化A BC D解析:第1题,从土地利用构成上看,该县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第2题,对比两图可知耕地比重减小,其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的政策、城市用地增多和土地退化。答案:1.C2.D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

2、o.3认为,我国城市可用土地资源已接近极限。据此回答34题。3根据报告,下列地区的城市扩张可能已经没有空间的是()京津地区长三角塔里木盆地珠三角地区A BC D4上述地区城市发展空间紧张的原因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可用土地资源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需要保持耕地红线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A BC D解析:第3题,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可用土地已开发殆尽。第4题,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城市用地紧张的主要原因。答案:3.D4.A(2012孝感统考)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为东部和西部,再分

3、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并分别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据此回答57题。5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6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区域的划分还缺少一部分,这部分应该命名为()A“黑色中国” B“白色中国”C“红色中国” D“蓝色中国”7这四个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地形气候水文植被A BC D解析:第5题,“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第6题,我国除了大陆以外还有

4、广阔的海洋,海洋的颜色为蓝色,因此应该命名为“蓝色中国”。第7题,地形和气候是划分自然区域的最主要因素,水文和植被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答案:5.C6.D7.A(2012惠州调研)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订了三种方案。读表回答89题。农业用地构成(%)表方案农耕地苹果园林地草地菜地A44.12.412.940.50.1B18.111.636.833.40.1C10.119.636.833.40.1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方案侵蚀量比较(%)径流量比较(%)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38年内8年以后A1001005757B64525088C5040481128.

5、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B方案38年内的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江汉平原C四川盆地 D两广丘陵解析:第8题,A方案农耕地面积大,土地的侵蚀量最大,环境效益最差;B方案环境效益有所提高,但不管是38年内还是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都不是最高的;C方案植被保护得最好,虽然短期内的经济效益不太好,但8年以后的经济效益是最好的,这种方案最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9题,该地如果选择A方案,则土地的侵蚀量达100%,说明该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再根据该地可以发展苹果种植可知,该地位于我国

6、适合生长苹果的暖温带地区,即该地最可能位于黄土高原。答案:8.D9.A(2012济南调研)P、Q、M、N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1012题。10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 BQCM DN1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12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A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B向低纬度流的寒流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暖流解析:第10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M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7、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11题,由图可知,P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Q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的地区,亚热带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M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N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第12题,根据P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和降水可知,P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其大陆西岸有向低纬度流的寒流。答案:10.C11.B12.B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2北京重点中学调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简述嫩江的流向及水文特征。(4分)(

8、2)据图指出AB沿线主要农业土地类型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3)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近年来该湖水位下降,湖面不断萎缩,由此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5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嫩江自北向南流。嫩江位于我国中温带的季风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结冰期较长,流域内多森林,含沙量较小。第(2)题,从A向B,由于地形和距海远近的不同,依次形成了草地、林地和耕地。第(3)题,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水体盐度增高,湖区生态被破坏,沿岸土地盐碱化、沙化将日趋严重,调节气候、含蓄水源的功能下降。答案:(1)从北向南流动(从高纬向低纬流动)。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

9、;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2)自B向A依次为耕地、林地、草地。大兴安岭以东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积温较高(夏季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耕地面积广大;大兴安岭以西地势较高,平坦开阔,为高原地形,积温较低,气候干燥,草原广阔;大兴安岭宜林地区广。(3)水体盐度增高;湖区生态被破坏(鱼类减少);沿岸土地盐碱化和沙化;含蓄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1:为了搭建荒漠化治理全民参与的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荒漠化治理这一公益事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公益事业品牌甘青宁运营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兰州举行了挂牌

10、仪式。材料2:甘肃省地理简图。材料3: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年19.644.835.62003年18.446.734.92005年15.643.441.02008年14.646.339.12010年14.548.237.3(1)甘肃位于我国_部,西南以_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_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走向,_河流经本省省会_市。(6分)(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_,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气候,最南端为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_和_地区。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7分)(3)

11、下列关于甘肃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A区域界限模糊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C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和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4)根据材料3,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4分)(5)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第(1)题,比较简单,可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甘肃地处西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最南部有部分位于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3)题,考查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内部

12、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4)题,由材料3可知,从2000年至2010年,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5)题,该省的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同时又有丰富的矿产、便利的交通和众多的文化古迹,为甘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1)西北祁连二西北东南黄兰州(2)大(或显著)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暖温干旱半干旱土地荒漠化(3)C(4)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更明显,第三产业波动较大。(5)农业:利用河西走廊热量、土地资源和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或巩固西北地区商品粮棉基地的优势地位);保护水资源(或节约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工业: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以镍为主)和能源(黄河上游的水电、石油以及风能、太阳能)发展有色金属、石油和电力等支柱工业;防治三废污染。交通:利用兰州铁路枢纽以及地处“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交通区位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交通线路设施和运量。旅游: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环境。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