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33981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83编号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发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邓子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11.19,新发现的传染病,EI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简称新发传染病,是指以前没有发现、近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也有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新发传染病概况,新发传染病通常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区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 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人其中。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新发传

2、染病40余种,截至目前,在我国陆续发现的有十余种。,新发传染病的特点,1在疫情发生初期,临床医生不认识,不知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病死率居高不下; 2病因不确定,不知应该采取何种特异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政府首长得不到专业人员的明确意见,无法及时做出防控决策; 4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恐慌心理严重, 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5先进的交通工具、现代国际贸易和交流,可以迅速把传染病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向全球,甚至造成世界大流行; 6新发传染病具有不确定性。依靠目前的科技水平,难以预测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作好特异性的准备; 7新发传染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对健康

3、和生命的危害 2经济损失 3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危害 4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的危害 5. 公众恐慌,突发新发急性传染病的危害,近30多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年份 病 原 疾 病 1976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1980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HTLV-I)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1982 伯氏包柔螺旋体 莱姆病 198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HIV-2) 艾滋病(AIDS) 1983 大肠杆菌O157:H7 出血性肠炎 溶血尿毒综合征 1983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胃出血 胃癌 1988 人类疱疹病毒-6(HHV-6) 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 1989 丙型肝炎病毒 肠道

4、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1990 戊型肝炎病毒 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92 霍乱弧菌O139:H7 新类型霍乱 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 细菌性血管瘤 1993 Sin nombre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93 庚型肝炎病毒 非A-C肝炎 1996 阮粒(阮毒体) 新型变异克鲁兹非德 得-雅柯病 1997 A型流感病毒(H5N1) 禽流感(H5N1) 1999 西尼罗河病毒 脑炎 2003 SARS冠状病毒 ( SARS-coV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2009 新型H1N1甲流病毒 新型H1N1甲型流感 2010 新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2 MER

5、S-coV MERS 2013 A型流感病毒(H7N9) 禽流感(H7N9),近30多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病原体对人类危害排行傍,1.马尔堡病毒2.埃博拉病毒3.艾滋病病毒4.狂犬病病毒5.天花病病毒6.鼠疫杆菌 7.SARS病毒8.甲型H1N1病毒9.禽流感病毒10.肝炎病毒,中国法定传染病分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 行

6、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 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卫计委: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2013年11月01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

7、定, 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近十余年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1997,香港)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2,广东) 新型甲型H1N1流感(2009,墨西哥) 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2012,约旦,沙特) 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上海),广东省H7N9禽流感疫情概况,截至2015年2月9日,全省有15个地市30个县区共报告43例,死亡16例。(目前病死率37%) 珠三角和粤东地区,2015年广东疫

8、情,截至2015年2月26日,广东省共报告64例H7N9病例,分布在15个地级市,全省仅剩6个地级市未报告H7N9病例。 按患者居住地统计,深圳有12例,梅州有7例,东莞、汕头分别有6例,广州有5例,汕尾、潮州、河源、肇庆分别有4例,中山有3例,揭阳、惠州、江门、佛山分别有2例,珠海有1例。,2014年初广东疫情,截至 2014年 2月26日,广东共报告81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治愈出院43例。按患者居住地统计,确诊病例分别为广州19例、深圳19例、佛山14例、惠州4例、东莞3例、阳江4例、梅州1例、江门5例、肇庆10例、中山2例 据统计,自2013年8月惠州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截至3月

9、25日,广东共报告94例确诊病例,已治愈52例,死亡26例。,95%的病例明确曾直接接触活禽或病前曾到过活禽交易市场的暴露史,广东省活禽市场监测概况,2015年1月1日至2月6日,全省21个地市累计检测2802份市场环境样品 检出H7亚型阳性309份,市场阳性率为36%,样品阳性率为11%。 其中15个地市42个县区81个市场污染,疫情特点,病例主要为散发病例,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 直接或间接的活禽暴露史。重要的暴露地点是活禽交易(批发或零售)市场。 疫情发生有一定的时空聚集性特点,表现为冬春季发病水平高,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发病数多。 目前广东省已进入2014-2015年度流行期,疫情呈快速

10、上升趋势。,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曾称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严重传染病 EBV属于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 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西非疫情流行原因及特点,疫情大规模流行原因 首次在西非国家发生,缺乏处置经验 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环境卫生、丧葬习俗及宗教信仰影响 人口跨境流动频繁 疾病在人口密集区域传播 疫情特点 持续时间长 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 城市和农村均有流行 医

11、务人员感染严重,WHO曾预警:埃博拉疫情可能失控,“目前正在非洲西部部分地区蔓延的埃博拉疫情是近四十年来规模最大、最复杂且最严峻的一次,新病人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已经超出了卫生部门的控制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目前的埃博拉疫情是“空前挑战”,如果目前不能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的继续蔓延,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将面临大规模人道危机。 联合国负责人道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表示,据Wired网站曾报道,在最坏的情形下, 2014年底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再增加惊人的27.7万人。,23,科学杂志新闻网:数学模型预测,9月下旬可能突破万例http:/news.sciencema

12、g.org/health/2014/08/disease-modelers-project-rapidly-rising-toll-ebola,23,9月14日,预测线在6000左右,23,23,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情况,全球既往疫情概况(WHO),既往疫情特征,1976年至2012年,全球共报告24起疫情 发生在非洲7个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6,乌干达5,刚果共和国4,加蓬4,苏丹3,南非1,科特迪瓦1) 疫情规模:1-425例,死亡人数:0-280人 病死率:25%-90%(除去仅1例病例的4起疫情),总病死率67%(1590/2387) 疫情的病毒型别 扎伊尔型: 14起,病死率:44%-9

13、0% 苏丹型: 7起,病死率: 41%-71% 本迪布焦型:2起,病死率: 25%-51% 塔伊森林型:1起(1例病例,无死亡),病原学特征(http:/visualscience.ru/en/projects/ebola/poster/),埃博拉病毒属与马尔堡病毒属和Cuevavirus 属同归为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 病毒 在电子显微镜下, 该病毒一般呈现线形结构, 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状等多种形态 病毒直径80 nm 左右, 但长度变化很大, 一般为1000 nm, 最长可达14000 nm, 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9 kb.,

14、29,29,29,29,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 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病原学,Geisbert T W, et al. Am J Pathol, 2003,163(6): 2347-2370.,传染源和宿主,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自然宿主 目前认为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Pourrut X,. J Infect Dis, 2007, 196 Suppl 2): 176-183

15、. Towner J S,. PLoS Pathogens, 2009, 5.2014-08-14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13404.,EBOLA生态学假设,病毒主要在果蝠间自然循环、传播 偶尔可传播给黑猩猩、大猩猩等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以及森林羚羊和豪猪等哺乳动物,人类通过接触这些动物而感染发病;果蝠还可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最终导致人类疫情暴发流行。,32,32,32,32,李昱, 等. 埃博拉病毒病: 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 科技导报, 2014, 32(2。4): 15-24 Volchkov V E, et al. Virology, 1995, 214: 421430; Heinz F, Thomas W G.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J. The Lancet, 2011,377: 849-862.,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患者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血液、唾液、呕吐物、尿、便等)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发生接触后,埃博拉病毒经黏膜、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尚无人与人经近距离飞沫或空气传播 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性传播可能性; 动物实验:气溶胶传播可能,传播途径,P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