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330262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经络十二经络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一些穴位的个人总结 十二条经络可根据手、 足, 阴、 阳来划分。 阳经走手臂和腿外侧, 阴经走内侧, 五脏 (肝心脾肺肾) 加上心包对应六腑, 脏属阴、 属里, 腑属阳、属表。一些穴位也各有其五行的属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保 护我们的健康,解决很多问题。 灵枢九鍼十二原篇说:“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 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 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 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 九 针十二原篇 : 所出为井

2、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 始的泉源一样。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全身十二经脉各 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 荥穴: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 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 : “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 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 、掌(跖)关节附近, 其临床应用, 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曰: “病变于色者, 取之荥。 ”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 “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 证。 俞穴:也叫“腧穴”或“输穴” 。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 别名。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 ”

3、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 水渠一样。 经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 : “所行为经。 ”意为脉 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 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 “病变 于音者,取之经。 ” 难经六十八难 : “经主喘咳寒热。 ” 合穴:五俞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 : “所入为合。 ”意为脉 气自四肢末端至此, 最为盛大, 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合穴多分布在肘、 膝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 “经满而 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 难经六十八难 又曰: “合主逆

4、气而泄。 ”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根据季节有“冬 刺合” 。 原穴: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 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 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 衰。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 “以俞代原” ) ,阳经则于输穴 之外另有原穴,一般都位于俞穴附近。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 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 大包, 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指十五络脉从本经 (脉) 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

5、表, 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 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 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另外, 素问, 平 人气象论说: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 动应衣,脉宗气也。 ”故又有“十六络”之说 郄穴: “郄”是深的孔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各 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 共 16 个郄穴。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母、子穴:母子穴,即是母穴和子穴的简称,也可称为相生穴。这 两个穴位可以根据所处经络的属性来记忆,例如肺经属金,火生金, 母穴为它的荥火

6、穴太渊,金生水,子穴为它的合水穴尺泽。 “虚则补 其母” 。 输穴:又腧穴,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与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相对而言, 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 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 ,又称为“腹 募穴” 。 “募” ,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 12 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 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 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 募天枢

7、。以上均为双穴。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 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脏病证多取募穴治疗。 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 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 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 募穴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 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 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十二条经络可根据手、足,阴、阳来划分。阳经走手臂和腿外侧,阴经走内侧,五脏(肝心脾肺肾)加上心包对应六腑,脏属阴、属里,腑属阳、属表。 表中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火、土、

8、金、水、五行,对应肝、心、脾、肺、肾,依次相生隔次相克。 对于阴经,井、荥、输、经、合对应木、火、土、金、水,阳经则对应金、水、木、火、土。知道了这些,母子穴也就知道了。井穴在手指或脚趾,荥穴在指(趾)跟, 俞穴在手腕或脚踝,井穴在小臂或小腿,原穴在肘关节或膝关节。根据这个顺序,很容易记清楚这些穴位的顺序。 表:十二经络的一些穴位 穴位 经络 时辰 五 行 井穴 荥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母穴 子穴 输穴 募穴 手太阴肺经 35 西 金 少商 LU11 鱼际 LU10 太渊 LU9 经渠 LU8 尺泽 LU5 太渊LU9(脉会) 列缺 LU7 孔最 LU6 太渊 LU9 尺泽

9、LU5 肺俞 BL13 中府 LU1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57 西 金 商阳 LI1 二间 LI2 三间 LI3 阳溪 LI5 曲池 LI11 合谷 LI4 偏历 LI6 温溜 LI7 曲池 LI11 二间 LI2 大肠俞 BL25 天枢 ST25 足阳明胃经 79 中 土 厉兑 ST45 内庭 ST44 陷谷 ST43 解溪 ST41 足三里 ST36 冲阳 ST42 丰隆 ST40 梁丘 ST34 解溪 ST41 厉兑 ST45 胃俞 BL21 中脘 RN12(腑会) 足太阴脾经 911 中 土 隐白 SP1 大都 SP2 太白 SP3 商丘 SP5 阴陵泉 SP9 太白 SP3 公孙

10、 SP4 (通冲脉) 地机 SP8 大都 SP2 商丘 SP5 脾俞 BL20 章门 LR13 手少阴心经 11 13 南 火 少冲 HT9 少府 HT8 神门 HT7 灵道 HT4 少海 HT3 神门 HT7 通里 HT5 阴郄 HT6 少冲 HT9 神门 HT7 心俞 BL15 巨阙 RN14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13 15 南 火 少泽 SI1 前谷 SI2 后溪 SI3 (通督脉) 阳谷 SI5 小海 SI8 腕骨 SI4 支正 SI7 养老 SI6 后溪 SI3 小海 SI8 小肠俞 BL27 关元 RN4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15 17 北 水 至阴 BL67 足通谷BL6

11、6 束骨 BL65 昆仑 BL60 委中 BL40 京骨 BL64 飞扬 BL58 金门 BL63 至阴 BL67 束骨 BL65 膀胱俞 BL28 中极 RN3 足少阴肾经 17 19 北 水 涌泉 KI1 然谷 KI2 太溪 KI3 复溜 KI7 阴谷 KI10 太溪 KI3 大钟 KI4 水泉 KI5 复溜 KI7 涌泉 KI1 肾俞 BL23 京门 GB25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19 21 火 中冲 PC9 劳工 PC8 大陵 PC7 间使 PC5 曲泽 PC3 大陵 PC7 内关 PC6 郄门 PC4 中冲 PC9 大陵 PC7 厥阴俞 BL14 膻中 RN17(气会) 手 少

12、阳 三 焦 经 21 23 火 关冲 SJ1 液门 SJ2 中渚 SJ3 阳池 SJ4 天井 SJ10 阳池 SJ4 外关 SJ5 会宗 SJ7 中渚 SJ3 天井 SJ10 三焦俞 BL22 石门 RN5 足少阳胆经 231 东 木 足窍阴GB44 侠溪 GB43 足临泣 GB41 阳辅 GB38 阳陵泉 GB34 丘墟 40 光明 GB37 外丘 GB36 侠溪 GB43 阳辅 GB38 胆俞 BL19 日月 GB24 足厥阴肝经 13 东 木 大敦 LR1 行间 LR2 太冲 LR3 中封 LR4 曲泉 LR8 太冲 LR3 蠡沟 LR5 中都 LR4 曲泉 LR8 行间 LR2 肝俞 BL18 期门 LR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