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探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329423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幻小说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幻小说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幻小说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幻小说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幻小说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幻小说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幻小说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直以来存在着一种观点, 科学与文学是互斥的, 它们不能完全融合。 因为科学重理性, 而文学重感性。 科学一直试图避免感性与主观认知对客观规律的干扰, 文学也一直试图避免 奔涌的感情被冰冷的理性所阻滞。济慈在 19 世纪初认为人类的天空有诗人和牛顿的两大彩 虹,二者互不相容难以取舍。而科幻文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别样一番风景。 1970 年代末到 1980 年代中期,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上的普遍解放, 我国科幻文学 曾有过一个爆发期。 以童恩正为代表的的科幻作家们以他们优秀的创作实绩标明了科幻小说 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摆脱科普文艺的束缚,以科学为创作手段,从细节逼真、人物塑造、 情节安排等方

2、面增强文学性,使科幻小说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学门类。遗憾的是,这样的观点 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科学界以严肃的学术论争否定了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要求科幻 小说必须严格忠实于科学事实,应当以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知识为其中心价值。这场论争使 得当时刚刚展露锋芒的中国科幻文学迅速没落。 1 三十年过去了,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攀升, 我国以前端科技取材的科幻小说发展势 头再次崭露头角。最为知名的作家有在 2015 年凭三体斩获“雨果奖”长篇小说奖的刘慈 欣和 2016 年凭北京折叠赢得“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的郝景芳。 不同于历史题材小说着眼于过去, 现实题材小说着眼于现在, 科幻小说更多地着眼于未

3、 来。美国当代科幻创始人雨果根斯巴克曾概括科幻写作的意义为:“用幻想去发掘科学能够 带来的可能性。 ” 2而这可能性显然是以当下的生活以及社会为基础的, 所以, 我们可以说, 科幻小说必然将与现实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20 世纪初,鲁迅曾明确提出科幻小说应 具有“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的文本构造方式。 3在他看来,“科学小说”与其他小说一样,离 不开对现实社会的观照,同时现实社会也是取之不尽的素材之源。 4显然地,如果不与现实 社会相联系, 这样的文学也就失去了品读与存在的意义。 优秀的科幻小说已经不满足于讲一 个奇特有趣的闻所未闻的技术或故事, 更希望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描述, 反思过去, 警醒

4、当下。 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与半个世纪后的欧美科幻文坛不谋而合。 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幻作家们思索的,终会是人类将要面对的。笔者由于专业方面的兴 趣,看过不少科幻作品。这些科幻作品的作者们多半为中青年作家,他们对当代中国社会人 生进行了独到的观察, 对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他们用疯狂而 不失理智的想象对社会的问题进行了放大式的揭露;他们用“纸上实验”的方法对技术发展必 然带来的人伦道德问题进行了别样的研究; 他们以科学的视角放眼宇宙, 再以人文的情怀思 索人类存在的意义。本文也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当代的科幻小说展开研究。 一、科幻小说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放大式揭露 科幻小

5、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并且其与现实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决定了它必将含有对现 实问题的揭露与批判,或者作为小说主题存在,或者作为小说背景存在,这一点又使其区别 与一般的架空幻想类小说。 但它又与一般的现实题材小说具有根本上的不同, 技术与想象力 的结合使它拥有超脱现实束缚的情节、 语言与背景, 这一点同样造就了科幻小说独特的艺术 魅力。 科幻小说对于现实问题的探讨常带有“放大镜”的性质,作家们往往会假想现实生活中的 某个问题无穷式地放大、放大,并将在这场想象中产生的社会传达给作者。这方面很典型的 一个例子就是郝景芳的北京折叠 。 北京折叠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

6、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 休眠, 大地翻转。 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 生存时间是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 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 生存时间是从十点到清 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 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5 在这样的折叠城市中,分门别类地住着不同的人,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是中 产白领, 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 低级空间居住的人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进入高级 空间。 故事的主人公老刀是住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 为了让捡来的女儿能上到更好的幼儿园,

7、 决定冒险帮助第二空间的一个研究生秦天将其情书送给住在第一空间的恋人依言以换取高 额的报酬。最后发现依言已经在第一空间有了未婚夫,可依言不愿让秦天难过,央求老刀不 要将这一切告诉秦天, 并拜托将自己写的告诉秦天要等她的信交给秦天。 面对依言支付的更 多的报酬,老刀的良心虽然在挣扎,可是想到自己的女儿,还是选择了与依言一起蒙骗秦 天 老刀的生活自胶囊始,到垃圾场工作一天,再至胶囊止,平淡、单调、乏味,整部小说 的语言风格也是这样,冷静,甚至于让人感到一种麻木。而在老刀第一次来到第二空间的时 候,他第一次看到了闪烁在街道上的霓虹灯,“整整一天,老刀头脑中都忘不了这一幕。他 的日子总是从胶囊起,至胶

8、囊终,在脏兮兮的餐桌和被争吵萦绕的货摊之间穿行。这是他第 一次看到世界纯粹的模样。 ” 6而在老刀来到了第一空间时, “老刀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 太阳缓缓升起,天边是深远而纯净的蓝,蓝天中能看见树枝的剪影。他的心狂跳不已。他从 来不知道太阳升起竟然如此动人。” 7在北京折叠中,由居住的环境就分出了人的高低 贵贱,这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也是有所体现的重庆的十八梯,香港的深水埗,深圳的白 石洲,它们都被冠以“贫民窟”的绰号,与其他城区区别开来。然而在当下的社会中,贫民窟 与富人区至少还具有空间上的共享性和流动性,郝景芳则大胆地设想了一个完全固化的社 会,没有共享没有流动,底层人根本连踏入上层社会

9、的机会都没有,而长期的底层生活也使 他们的精神逐渐麻木,视野逐渐狭隘,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这一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反正就说失业吧,这你肯定懂。 ”老葛接着说, “人工成本往上涨,机器成本往下降, 到一定时候就是机器便宜,生产力一改造,升级了,GDP 上去了,失业也上去了。地都腾出 来了, 人都省出来了, 这些人干嘛去呢。 欧洲那边是强行减少每人工作时间, 增加就业机会, 可是这样没活力你明白吗。 最好的办法是彻底减少一些人的生活时间, 再给他们找到活儿干。 你明白了吧?就是塞到夜里。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次通货膨胀几乎传不到底层去,印 钞票、 花钞票都是能贷款的人消化了, GDP 涨了

10、, 底下的物价却不涨。 人们根本不知道。 ” 8 我们看到, 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性。 面对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新工业时 代的到来,失业率上升,社会活力下降,不满情绪泛滥, 北京折叠就给出了一个可能的 解决方案用空间分割的形式将阶层彻底地固化下来, 这也间接地解决了周期性出现的经 济问题。但以当前的价值标准来看,这种做法显然是不人道不正义的,人人生而平等,怎能 将人自出生就划分为三六九等呢?可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种固化的现象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 相当普遍,面对着种种问题,我们的社会也终将会有面临选择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否 能决出一个更优的方法呢?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失衡, 社会制

11、度的变革应与技术的进步 保持健康的平衡, 而变革又必将损害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 矛盾总是会在技术进步的关头频 繁出现,当它们得不到好的解决,就必将引起矛盾在更大范围内的激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 们,最终的解决途径往往是流血的革命。而得到了革命带来的权利的新统治阶级们,又必将 会再次遇到技术进化的狂潮,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再次陷入另一个循环。 这就警示我们技术的 发展一定要与社会制度相适应、相调和,社会问题的反复拖延只会对人类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技术与道德的深刻纠缠 “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 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

12、律。” 9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 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 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出自其 实践理性批判 最后一章。 千百年来, 伟大的数理学家们用技术探索星空,探索宇宙,探索未知,这与人类的伦理道德似乎并无矛 盾。 但事实上, 这两样康德思考得最深沉最持久的事物已经在人类世界中不断发生着激烈的 矛盾与碰撞。 21 世纪被称为生物学的世纪,科学技术在征服万水千山的同时,逐渐将目光转向了人 类本身。 从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到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 基因技术正蓬勃发展起来,而它的兴起必将会在疾病防治、健康保健、延长生命等方面带来 革命性的变化。但毫无疑问的是,基因技术在造福人

13、类的同时,它也要面临许多社会伦理道 德方面的问题。从前些年“黄金大米”事件的曝光到崔永元与复旦教授卢大儒的舌战,转基因 事物的安全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然而这边转基因食物还没被掰扯清,“转基因人”的提出再 次引发舆论大哗。“转基因人”的培养清楚地凸显了高技术发展的矛盾:一方面,人类要实现 自身的解放和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而另一方 面,现代生物技术又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无法排解的困扰,如何对待“转基因人”、如何避免人 畜混杂后果的不确定性、 生物多样性的激增会给自然界带来怎样的后果?尽管世界各国明令 禁止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 但实际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始

14、了这样的工作。 事实上人类 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16 世纪疯狂偷尸体做解剖实验的医生们、19 世纪为 研究脑脊髓液对儿童进行无麻醉的腰椎穿刺、 克鲁格曼为研制疫苗欺骗健康人食下感染者的 排泄物令人心情复杂的是,这些事件最后确实推动了医学、生物学的发展,使更多的人 摆脱了病痛,但这着实不符合人类的道义。我们可以说,基因改造人的出现与普及是迟早都 会发生的事,而我们担心的,正是这些技术给传统伦理道德社会组织带来的威胁与冲击。一 方面是人类对于基因技术的诉求, 另一方面是社会伦理障碍, 处理这两方面的问题为人类建 构高技术伦理提出了必然性的要求。 在敬畏生命中,阿尔伯特施韦泽从个体的角

15、度表达了对生命尊重的伦理诉求,他认 为,伦理在于实践对所有具有生存意志之生命的尊重,维护并珍惜生命就是善,毁坏并约束 生命就是恶。 10而劳伦斯约翰逊在 有道德深度的世界 中对整体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辩护, 他认为, 在我们的道德思考中, 应该把物种或某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与个体利益放在一起加以 考虑。 深感技术与道德矛盾的某种不可调和性,刘慈欣就曾以“转基因技术”为主题创作了一系 列小说,如波斯湾飞马 、 废品 、 基因积木 ,这几篇小说都具有很大的重合,它们的 核心情节都是讲一位非裔生物学家奥拉博士出于对祖国人民的同情, 使用基因技术, 对人类 基因重新编码, 使它们具有更强的消化能力以适应粮食短

16、缺的极端情况, 但这种对人类的改 进却激起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的愤怒, 他们指控奥拉博士的做法违反了第一伦理, 抽 掉了人类文明的基石。 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妄图用武力的形式逼迫奥拉交出基因修改过的 “新人类”, 而战争的结果是经奥拉博士改造的平民“飞人”军队打败了美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从小说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到, 刘慈欣本人似乎是支持这种基因改造的行为的。 他自己也 曾坦言:“我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科学主义)者,我个人坚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11 实际上,“科学主义”一词是由反科学主义者提出来的,它把科学作为评判一切事物价值的唯 一尺度。 事实上这是很危险的, 胡塞尔曾说: “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 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成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 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就了只见事实的人。”12而刘慈欣的小 说及本人的话语中透露的“科学主义”是否也在往这种极端的方向发展了呢?但如果真是这 样,他的作品就不会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一直透露出的“科学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