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329805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4节宋代的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公元9601271,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宋代的皇家园林 第三节 宋代的私家园林 第四节 宋代的寺观园林 第五节 宋代的其他园林 第六节 小结,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第四节 宋代的寺观园林 佛教发展到宋代,内部各宗派开始融汇、相互吸收而变异复合。禅宗和净土宗成为主要的宗派。 禅宗势力尤大,不仅流布甚广的宗教派别,而且还作为一种哲理渗透到社会思想意思的各方面,甚至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成为思想界的主导力量。 佛寺建筑到了宋代已经全部汉化,佛寺园林世俗化的倾向也更为明显。随着禅宗与文人士

2、大夫在思想上的沟通,儒、佛的合流,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禅悦之风,另一方面禅宗僧侣也日益文人化。许多禅僧都擅长书画诗酒风流,以文会友,经常与文人交往。文人园林的趣味也就会更广泛地渗透到佛寺的造园活动中,从而使得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地“文人化”。,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道教方面,宋代南方盛行天师道,北方盛行全真道,但也有天师道。宋代继承唐代儒、道、释三教共尊的传统更加以发展为儒、道、释互相融汇。 宋代,道教发展的一种趋势便是向老庄靠拢,强调清净、空寂、恬适、无为的哲理,表现为高雅闲逸的文人士大夫情趣。相应地,道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当然也是势之所趋了。 寺观园林

3、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之间才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基本上已完全消失了。 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灵隐寺 :宋代禅宗五山的第二山,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当时印度僧人慧理 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净慈寺 (南屏晚钟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附:丛林、五山十刹 “丛林

4、”又名“禅林”,因为它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但是后来教、律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丛林,取喻于僧众和合一处,如大树丛聚;或取喻于草木生长齐整,以示其中有规矩法度。 当时的佛教寺院可分三种,即禅寺、教寺、律寺,禅寺(院)是以修持禅定为主的;教寺即讲寺,是研究阐扬佛教经典的;律寺则是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寺院。 “五山十刹”是佛教禅宗名寺的总称,为我国禅林宫寺制度中最高级别的寺院。,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中外园林史,注:五山十刹(南宋) 禅院五山是: 余杭径山兴圣万禅寺、 杭州南屏山净慈寺、 杭州灵隐山灵隐寺、 宁波阿育王山峰广利寺、 鄞县天童山景德寺。,禅院十刹是: 杭州中天竺永祚寺、 湖州道场万寿寺、 温州江心龙翔寺、 金华宝林寺、 奉化雪窦资圣寺、 天台国清寺、 福州雪峰崇圣寺、 南京灵谷寺、 苏州万寿报恩光孝寺、 苏州虎丘云岩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