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31333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10对外汉语 学号:1050130005 姓名: 孙亚丽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何谓美?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只要能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的事物都是美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由得感叹某些事物或者人“美”。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所想的并不是真正对的呢?到底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没呢?美具有哪些特征呢?我们该如何审美以及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呢?读了朱光潜的谈美之后,才对“美”有了真正的认识。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

2、以贯之的。谈美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整篇文章给人一种轻松的氛围,许多言论的提出,都伴随着许多比喻和例子。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称赞。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他们三类人眼里显现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

3、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美不具有功利性,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事物,他们指引我们的灵魂、净化我们的思想。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俗语讲:“距离产生美”。美的欣赏是要有距离的,近了,容易迷惑;远了,又看不清。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

4、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这里引用庄子.秋水里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人的美感体验的道理,即:美感体验即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人的认知有时是伴随人的主观情趣来判断事物的。那么这种主观的情趣对事物进

5、行判断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映射到身边的事物中去。如同朱先生讲到在欣赏古松时,除却古松的外形引起的造型美感还有个人对古松的内心欣赏情趣也会使古松的美感里含有欣赏者的个人认知经验在里面,也就是说人的美感经验不是单独的由事物本身或人的主观情趣独立产生,而是两者的结合造就了人的美感体验。四、“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罗裙飘飘,芳草凄凄,这样我们不禁联想到罗敷,诗文中美丽的女子。联想是偶然的、杂乱的、无序的,而美感的东西是一定的有序的,有结构的、抽离出来的,有形式相伴的和谐状态的东西。美感体验可以使人产生对事物的联想,而单纯的联想不能算做美感体验。朱先生

6、提到:美感是一种直觉,一瞬间的感受。而联想漫无飘渺,浮想联翩,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感体验。五、“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美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朱先生在此提出美是物的物理属性和人情心理活动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态度。单独有自然物理属性而没有人的感性心理直觉美也无从产生。自然在经过人的心理感觉加工后产生了美感,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人眼底出西施”的道理,如同朱先生所讲是人们经过人情化、理想化的一种心理活动结果。这种结果就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美和自然也是对立统一的一种关系,美感没有自然的物理属性就无从产生,而物的物理属性没有人的理想化即人情化加工也无法衍生出美来。七、“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大舞台,生活是可以艺术化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塑造美,过一种艺术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坚持积极生活的态度,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经意的一个灵感,细细体味心境、宇宙、斗转星移,日月流转的变化,努力向前但也不要忘了驻足下来,不要忘记眼前的风景,品味当下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