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31257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师说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传道解惑。尊师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但在韩愈的时代却有一股“以从师为耻”的歪风。他们“其下圣人”,甘为愚人;他们爱其子女,为其择良师,但自己耻于从师。他们小学大遗,显其不高明、不明智;他们蔑视百工之人,显其太虚荣、欠谦虚;他们聚笑从师人,显其太势利、太庸俗。如果他们都像孔子那样,从师而学;如果他们都像李蟠那样,求师问道,那么一个良好的尊师之风就会蔚然兴起。在那样一个时代,写出这样的文章,表达这样的见解,需要相当的勇气,自不待言。就是今天,这篇文章对我们每个人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美字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赏美文千年一叹读韩愈中国民

2、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统统被后人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他在被贬官的路上,马过秦岭时留下一首名诗,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

3、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子的。其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他出使的潮州瘴江。被贬官到潮州的韩愈,没有葬骨于粤东的瘴江,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他在此为官的时日,这儿的江河易色,竟然统统改为韩姓,这不能不令我们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深受其苦,生性执着的韩愈,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他还以大刀阔斧之气势,一扫沉积于粤东的“纳良为奴”的千古陋习,

4、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疼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他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中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有删改)【课内挖掘】课内素材1韩愈针砭时弊,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人们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贡献。运用角度“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流俗说不”“师生关系”等。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讲的是向老师请教的必要性。勤于询问,才能不断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困惑。但仅仅勤于发问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问的诀窍,要抓住问题的重点、关键。文中讲有些人让老师教自己的小孩,而自己却耻于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舍本逐末,没有抓住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求学态度。“问”也是一门学问,善于发现

6、问题并敢于质疑的人才能有所建树。运用角度“要勤学善问”“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要相互学习”“不可自满”。3师说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作者在第三段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多向他人学习,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让自己“低”下去,虚心,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才能看见别人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运用角度“取长补短”“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发挥潜能”“教学相长”“虚心”等。【课外运用】1韩愈作师说时,只有3

7、5岁,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但他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痛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结果,他遭“群怪聚骂,指目牵引”,“以是得狂名”,处境比先前更加艰难。韩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地位卑微而心怀天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他超人的勇气和气魄之所在。如今,我们依然对他敬佩不已。勇气是面对困境时的无所畏惧,气魄则是面对强敌时的大义凛然。退休老教授杨绍侃等人,顶着重重压力,举报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案,使后者所获奖项被国家撤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而事件折射出的高校造假成风的现象,更显出杨绍侃等人所作所为的难能可贵。挑战世俗者都须顶住巨大的社会压力,我们应该向他们

8、致敬,也应该给予道义上的声援。2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就认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为什么要互帮互学呢?因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才能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3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徒之情看作父子之情,反映了古人对老师的尊重。像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宁可受冷,也不忍打扰老师午睡,体现了杨时对老师的无比尊重。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后,声望极高

9、,当她回到波兰参加华沙镭学研究院落成典礼时,看到人群中的小学老师,她疾步走到老师身边深吻老师,推着老师坐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居里夫人成功后不忘恩师,受到赞誉。居里夫人之所以如此尊重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她深深懂得,没有昔日老师的启蒙、教育,就不可能有自己今天辉煌的成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一下,没有老师,怎能传授知识、发展文化?没有老师,怎能培养人才?没有人才,怎能使国家强盛?国家不强盛,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尊师重教。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人非生而知之者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A项,“受

10、”通“授”;B项,“不”通“否”;C项,无通假字;D项,“生”通“性”。答案:C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解析:C项,道,风尚。答案:C3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B项,连词,表转折/副词,那么。C项,均为介词,向。D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

1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A项,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D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B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完全相同的一项()A小学而大遗B而耻学于师C孔子师郯子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C6下列各项中,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12、是()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为一般句式。答案:A7名句默写。(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其皆出于此乎?(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4)君子不齿,_,_!(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如是而已。答案:(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答韦中

13、立论师道书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

14、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有删改)注:辱书云:承蒙来信说。仆:对自己的谦称。吾子:您。蛮夷间:柳宗元所谪居的永州。庸、蜀:这里泛指四川。二年冬:元和二年冬季。南越:岭南一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道不笃笃:深厚B辱书云欲相师 相:互相C因抗颜而为师 师:老师D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后学:学生解析:B项,相,代词,偏指一方,我。答案:B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副词,尚且/副词,将要。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项名词,的地方/助词,表判断。D项都是连词,来。答案:D10下列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赞美韩愈敢为人师的精神,并自喻品德高洁。B指出韩愈不该以蜀日自比,自己不敢以越雪自况。C抨击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