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1238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专题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选修二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内容丰富,观点纷呈。下列作品体现了维新思想中的“进化史观”的是劝学篇 孔子改制考 天演论 海国图志A B C D2 “从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种言论应属于( )A. 西学东渐 B.兼收并蓄 C.中体西用 D.吸取精华3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

2、政治团体分布具有上述地域性主要是( )。A.兴起实业救国风潮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4孙中山民主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创新的是( )A.反对独裁专制 B.主张主权在民 C.提出五权宪法 D.确定三权分立5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国民党“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的尝试是( )。A通过议会斗争,争取多数选民支持B制定临时约法,依法捍卫民主共和C发起“护国运动”,声讨专制暴政D促成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6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

3、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7(2012年4月安徽省巢湖市二模)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 A清政府 B袁世凯政府 C段祺瑞政府 D蒋介石政府8(2011年4月皖南八校16题)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上书废帝溥仪:“臣伏愿我皇上日思辛亥、丁巳、甲子之耻,潜心圣学,力戒晏安。”其中“丁巳之耻”是指A中华民国建立 B张勋复辟失败 C宣统皇帝退位 D伪满洲国覆灭9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

4、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是指( )。A和平变法被暴力革命成功替代 B君主专制政体被民主共和政体所替代 C“臣民”被“公民”所替代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独立自主的共和国所替代1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政府”“临时约法”都使用“临时”,这是由于( )。A.未能实现三民主义理想 B.政府与约法尚不具有权威性C.尚未实现全国的统一 D.缺乏符合国情的法律依据11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

5、革命二、非选择题12材料一 欲兴民权, 宜先兴绅权; 欲兴绅权, 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其开民智奈何?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今者物穷则变,言时务者,人人皆言变通学校,设学堂,讲西学矣。虽然,谓千年以往,中国必收其益,则又未必然之事也。何故?旧制尚存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途,而废八股试贴策论诸制科不可。 摘自严复原强(1)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和严复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

6、生的时代背景(3分)。(2)与梁启超相比,严复的思想主张有何鲜明特点(2分)?维新派民主思想的实践效果怎样(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13(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主

7、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2C解析:从“为原本辅以”这些关键词推出答案。3D解析:注意时间提示“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规定国民言论、集会自由,这为社会团体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东部地区大城市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水平高,深受民主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度较高。4C解析:除了C项内容是孙中山独创之外,其余各项都是欧美各国早就通行的启蒙思想。5A解析:“合法”的“法”指的是“临时约法”。故这一尝试应该是在临时约法颁布后依法采取的宋教仁发起“选战”的行动,而不是指临时约法本身。C项是在使用“合法手段”斗争受到袁世凯镇压后出现的暴力斗争,与题目要求无关;D项所述史实与袁世

8、凯无关。6C解析:“改组国民党”是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合法斗争,这是议会斗争,而“二次革命”则是武装斗争。7B解析:“元宵”与“袁消”谐音。8B解析:本题考查选修二内容。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法,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1894年的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对此均有涉及。已知“辛亥”年为1911年,由此推断“丁巳”年为1917年,这一年发生了张勋复辟,结果失败,故答案选C。9C解析:“变局”指的是社会面貌巨变。结合“1912年1月”这一特定时间概念的指向,可知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A项指的是辛亥革命,与本体指向不

9、符;C项所述与变局有联系,但不全面;D项显然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结束。10C解析:当时全国处于南北对峙局面,无法进行全国性的大选组建政府,建立议会来修订宪法。11D解析: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分析: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

10、杀宋教仁”。二、非选择题12(1)梁启超主张兴民权、改革政治体制,应先兴办学堂、学会以宣传维新思想。严复主张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发展民主政治(4分)。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分)。(2)严复更明确地主张用西方启蒙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2分)。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虽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并没有改变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现实(4分)。其实践结果说明,资产阶级改良不能拯救中国(2分)。13(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思想家:卢梭。(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