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试题.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1032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A、感觉区B、言语一区C、言语二区D、言语三区2、浮郄穴在人体的()A、臀部B、背部C、大腿部D、小腿部3、腧穴是指()A、针灸施术的部位B、痛点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A、神志病B、胃肠病C、咽喉病D、前阴病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

2、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A、气海神阙B、内关大陵C、神门灵道D、神庭曲差7、留针可起到()A、得气的作用B、候气的作用C、行气的作用D、催气的作用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9、刺络拔罐适用于()A、咽喉肿痛B、痄腮C、咳喘D、神经性皮炎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A、大椎曲池B、膈俞血海C、肾俞三阴交D、风池风门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A、风池曲池天池B、百会哑门

3、足三里C、廉泉列缺照海D、人中腰阳关委中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A、肺经B、脾经C、肝经D、胆经14、胃俞、足三里、神门、三阴交四穴可治疗何型失眠?()A、心脾亏损型B、肾气不足型C、肝阳上扰型D、脾胃不和型15、难经六十八难指出:合治()A、身热B、心下满C、逆气而泄D、喘咳寒热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经穴中位置与八风穴相重的是()A、液门B、落枕穴C、行间D、内庭E、侠溪2、位于任脉上的募穴是()A、中府B、巨阙C、中极D、气海E、关元3、胆道蛔虫

4、症在驱蛔时宜选用的穴位是()A、内关B、大横C、胆俞D、阳陵泉E、四缝4、属于原穴的是()A、太白B、太冲C、太溪D、太乙E、太渊5、属捻转补法的操作要点是()A、右转时角度大B、用力轻C、频率快D、操作时间短E、徐徐刺入6、针刺造成创伤性气胸时,患者可出现()A、胸闷B、唇甲发绀C、胸部叩诊过度反响D、心慌E、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7、灸法具有的作用是()A、温经通络B、消肿散结C、回阳救逆D、开窍泄热E、防病保健8、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有()A、点刺B、刺络C、鸡足刺D、豹纹刺E、挑刺9、孕妇禁针的腧穴分布在()A、胸背部B、股部C、足部D、腰骶部E、小腹部10、取中脘穴治疗胃痛,主要原因是()

5、A、任脉经穴B、近部取穴C、胃的募穴D、八会穴之一E、足阳明经的交会穴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1、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_。”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_;北宋王惟一在编撰的_中考证了354个腧穴。2、位于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的是_穴,归属于_经,属特定穴中的_穴。3、在前臂外侧,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的三个经穴是_、_、_。4、郄穴多分布于_,仅_穴例外。5、侧头部_经穴位最多;面颊_经穴位最多。6、足三阳经筋结于_;手三阴经与足三阴径在_部交接;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上行至_与阴跷脉会合。7、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是以_为指导,根据症证,以_为主。8、耳后两完骨之间为

6、_寸;不容穴与滑肉门穴相距_寸;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_寸。9、位于耳轮脚消失处的耳穴是_;头针主要适应治疗_疾患。10、面瘫在临床可分为_与_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四、是非题(请判断下列各题内容的正确与否,并在所给的括号内填上“对”或“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针刺麻醉的术前诱导时间一般应在510分钟左右。()2、四缝穴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3、肩井穴内为肺尖,不可深刺,且孕妇禁针。()4、足三阴经在下肢的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5、“六合”是指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6、患者出现晕

7、针时,应立即停针,将针全部起出,但重症患者仍可针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等穴。()7、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气街部位多为“结”与“标”的部位。()8、隔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9、使用电针时,密波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10、身柱 、灵台两穴为治疔疗疮的经验穴,泻之可疏泄阳邪火毒。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闪罐2、一源三歧3、循经取穴4、乳癖5、伏兔:六、问答题(每题7分,共21分)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2、试述阴郄、阴市、阴谷三穴的位置、归经以及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在主治上的异同。3、试述哑门、天突、中极

8、三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七、病案分析(9分)周某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6日就诊。自诉数月来每日黎明前脐腹胀痛,矢气频转,不能再寐,必欲行厕,大便稀溏,解后腹部胀痛即消。平素腰背酸软,四肢欠温,倦怠乏力,口不渴,食欲稍差。经腹部体检及直肠镜检均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面色晦暗,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上述病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病因病机2、诊断(包括病名、证型)3、针灸治疗(包括治法、处方、方义及耳针治疗)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C4.D5.A6.B7.B8.A9.D10.A11.B12.C13.B14.D15.C二、多项选择题1.CDE2.BCD3.BE4.AB

9、CE5.BD6.ABCDE7.ABCE8.ABDE9.CDE10.BCDE三、填空1、其治宜灸火芮孙思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蠡沟足厥阴肝络3、偏历支沟会宗4、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梁丘5、足少阳胆足阳明胃6、九页(面部)胸目内眦7、经络学说循经取穴8、9569、胃脑源性10、周围性中枢性四、是非题1、错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五、名词解释1、是指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2、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此谓“一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

10、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此谓“三歧”。3、是指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4、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囊性增生。患者乳房胀痛或刺痛,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很清楚,但可推动,行经前症状加重,行经后减轻。5、一指穴名,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一指部位,为大腿前隆起之肉,形如兔伏,即股四头肌之隆起处。六、问答题1、(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眼区晴明、承泣、四白等穴均能治

11、疗眼病。(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而且还可以治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穴不仅能治下肢疾患,而且对调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作用。(3)特殊作用:针刺某些腧穴,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2、阴郄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归手少阴心经。阴市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归足阳明胃经。阴谷位于月国窝内侧

12、,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归足少阴肾经。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分别是通里、丰隆和大钟,该三穴在主治上面的共同点是都能治疗与所属经脉相表里的两经病(络穴的作用)、局部病(一切腧穴所具有的近治作用),三穴主治的不同点是:通里可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话等;丰隆可治胃肠病、神志病,并可化痰等;大钟穴可治癃闭、遗尿、气喘、咳血、痴呆等。3、(1)哑门: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因深部接近延髓。(2)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3)中级:排空尿液后直刺11.5寸,尿潴留患者应适当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等,以免刺伤膀胱。七、病案分析病因病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熟腐水谷而发为黎明泄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型)治法:健脾温肾,补火暖土,取足太阴、阳明经和任脉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加灸。处方:脾俞、章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方义:脾俞配章门为俞募配穴法,可健脾益气,天枢、中脘分别为大肠与胃的募穴,配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可健运脾胃,运化水谷,关元益肾,补命门真火,诸穴合凑温肾健脾,熟腐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耳针:选大肠、小肠、下脚端、肾、脾,每次选23穴,捻转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