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题(附带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05491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模拟题(附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模拟题(附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模拟题(附带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一. 单项选择题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 (C )A. 郑武公 B. 郑庄公 C. 共叔段 D. 姜氏2.马伶传铺陈第一次技艺较量情景的描写是 ( C )A. 社会环境描写 B. 自然环境描写 C. 场面描写 D. 行动描写3.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认为,为文立言的根本是( B ) A.“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B.“行之乎仁义之途”C.“惟陈言之务去” D.“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4.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D ) A. 新法是受命于人主 B. 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 C.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 新法

2、是举先王之政5.庄子秋水一文记叙的是( A )之间的对话。A. 河伯与海若 B. 庄子与河伯 C. 庄子与海若 D. 庄子、河伯与海若6.冰心散文往事的主旨是要赞美大海,开头却两次说大海“太单调了”,这里用的手法是( A )A. 欲扬先抑 B. 欲抑先扬 C. 对比反衬 D. 铺垫手法7.先秦时期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 )A.论语 B.庄子 C.左传 D.战国策8.郑伯克段于鄢中略写了 ( B )A. 母子、兄弟矛盾激化的原因B. 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C. 颖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 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9.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 B )A. 司马迁 B.

3、司马光 C. 司马昭 D. 司马相如10. 在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用钞票折价兑换银元的叙述是为了引出 ( C )A. 袁世凯的倒台 B. 鲁迅经济的拮据C. 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论述 D. 银行即将倒闭11. 贯穿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全文的线索是 ( C )A. 偃竹图 B. 胸有成竹 C. 画竹 D. 文与可的生平事迹12. 培根在他的论学问一文中,认为读书为学的目的是 ( D )A. 娱乐 B. 装饰 C. 增长才识 D. 权衡轻重,审察事理13. 茅盾在香市中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时,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 )A. 反衬手法 B. 对应手法 C. 象征手法 D. 暗示手法14. 李白行路难中

4、具有像征意义的诗句是( C ) A. 玉盘珍羞万钱 B. 拔剑四顾心茫然 C. 欲渡黄河冰塞川 D. 闲来垂钓碧溪上15. 在选择与安排中,朱光潜以常山蛇阵为喻证,是为了说明( C ) A. 安排材料要突出文章主旨 B. 刻画人物要抓住典型细节 C. 艺术品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 D. 层次安排要做到轻重分明16. 在论学问中,培根用射箭有益于胸肺来证明精神的缺陷都可以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D ) A. 演绎法 B. 例证法 C. 对比法 D. 类比法17.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开篇并不切入正题,而是先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这里采用的表现方法是( B )A. 侧面衬托 B. 铺垫

5、 C. 暗示 D. 烘托18.张中丞传后叙全文的最大特色是 ( A )A. 议论与叙事并重 B. 议论与描写并重C. 议论与抒情并重 D. 议论与说明并重1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 ( C )A.史记 B.战国策 C.左传 D.资治通鉴20.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C ) A. 铺垫反托 B. 对比反托 C. 侧面烘托 D. 象征暗示二. 多项选择题21.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AD ) A.季氏将伐颛臾 B.答司马谏议书 C.爱尔克的灯光 D.门槛 E.炉中煤22.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ABD ) A. 即小见大,展

6、示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B. 通过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C. 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巧合结局 D. 精选细节提示人物心理暗示主题内蕴 E.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23.下列作品中,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 ABCDE )A.答李翊书 B.始得西山宴游记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E.前赤壁赋24.“求!无乃尔是过与?”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BC )A.设问 B.呼告 C.反诘 D.惊叹 E.提问25.下列作家常被后人并称的有 (ABCE )A.老子庄子 B.韩愈柳宗元 C.李白杜甫 D.王安石苏轼 E.元稹白居易三. 词语解释题 2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莫

7、能如:没有人能比得上27.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却:拒绝;内:通“纳”28.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先贱而后尊贵:把低贱者放在前面而把尊贵放在后面29.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少:稍微30.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几:近3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尊。 罪岁:怪罪于年成不好32.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横渡3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期望、命令的语气;乃:你的34.至于此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面朝东,面向东,脸朝东,脸向东3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任随36.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非特:不仅,不仅

8、仅37.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38.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掩其上:盖过他,超过他39.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敢:怎敢,岂敢40.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大概是,恐怕是四. 简析题 41.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请回答:A.这里写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写出了共叔段的贪婪狂妄和不断扩张的野心。B.郑庄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郑

9、庄公的性格特征是阴险狠毒、藏而不露。C.指出这里的中心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起到什么作用?中心人物是郑庄公,次要人物是共叔段、公子吕。次要人物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42.阅读下面一段话: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请回答:A.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B.“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的道理与中心论点有什么联系?这段话印证了这段文字的

10、中心论点。 C.这里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作文之道千变万化,谁都难以说尽,全靠各人在深刻领悟创作规律后的巧妙应用,决定于他的才智与努力。43.下面是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话: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请回答:A.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写文章要抓住主旨,切中要害。B.总体说来,这段议论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较法中的类比法。C.

11、杜甫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作为论据,这两句诗属什么类别?名人名言(理论论据)44.鲁迅小说风波的最后一段是: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请回答:A.为什么说这个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正文通过辫子风波的正面描绘,反映了农民的愚昧落后;而小说的结尾,则说明虽然经过了张勋复辟和反复辟的,但农村仍是死水一潭,这就进一步揭示了

12、当时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麻木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这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深化。 B.九斤老太的“康健”有何象征意义?九斤老太的康健,象征着封建、保守、复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C.作者主要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六斤的形象?主要是细节描写。45.宝玉挨打后,作者这样描写林黛玉去看望他时的情景: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必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 A.心上人惨遭毒打,黛玉为什么只是“无声之泣”?一是由于心疼之极,气噎喉堵,此时无声胜有声;二是寄人篱下,不敢大声哭嚎。 B.“你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是否出于黛玉的真心?为什么?并非出于真心。因为黛玉有着与宝玉相近的叛逆心性,不可能像宝钗那样真心劝宝玉悔改。她之后以产出叫宝玉“都改了”的话来,是由于心疼之极,惧怕宝玉再遭毒打,此无可奈何也。 C.这里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言语描写,情态描写。三者答二即可。46.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 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